玉溪市新平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7 玉溪市新平县统计局

2007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打牢基础、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发展为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机制,进一步发展壮大矿电、蔗糖、烤烟、畜牧、旅游五大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林果后续产业,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大幅提高,金融运行平稳,城乡居民收入快速上升,消费品市场旺盛活跃,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顺利完成了县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经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31900万元,增长18.0%,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 53212万元,增长3.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204116万元,增长27.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0%,拉动GDP增长1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除一、二产业外的所有行业)增加值74572万元,增长11.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8.4%,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1786元,比上年增加2950元,增长33.4%。从GDP构成来看,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6.0:61.5:22.5,经济结构呈二、三、一格局,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7.1个百分点。全县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6302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60492万元,增长43.2%;农业总产值102530万元,增长9.7%。实现财政总收入59798万元,增长5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899万元,增长43.3%,地方财政支出69000万元,增长33.5%。年末全社会劳动者人数187094人,比上年增加16270人,增长9.5%,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121652人、21233人、44209人,占劳动者总数的65.0%、11.4%、23.6%。

二、农村经济

一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财政支农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农产品价格一直保持较高价位,农业生产收益提高,全县甘蔗生产止跌回升、小春粮食喜获丰收、蔬菜和水果产量大幅增长,农民收入增加。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530万元,增长9.7%。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328158万元,增长33.2%,其中:非农行业产值225628万元,增长38.1%,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8.8%。年末乡村从业人员151245人,增长2.2%,其中:从事一、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分别为120620人、6638人、23987人,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9.8%、4.4%、15.8%。

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 位绝对数增长(%)

粮    食万公斤7873-3.7

#:大春万公斤6823-5.1

小春万公斤10506.6

烤    烟万公斤11443.2

甘蔗(估产)吨68960328.1

油    料万公斤133-2.9

蔬    菜万公斤613211.8

水    果万公斤256821.4

茶    叶万公斤38.318.6

核    桃吨79328.9

松    脂吨38109.4

笋    丝吨35857.7

林业工作以退耕还林、森林管护为工作重点,管护并重,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2007年,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 6.35万亩,完成计划任务数的100%, 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完成2.2万亩(退耕地造林0.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5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0.4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累计面积 7.41万亩,其中本年新封面积2.5万亩。全年投入造林资金927万元。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扎实有力,成效明显。森林覆盖率54.5 %。全年完成林业总产值9233万元,增长17.2%。

畜牧业生产围绕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养殖小区、养殖专业组建设,积极培育规模养殖大户,不断引进良种调整畜禽品种结构,搞好良种仔猪生产和牛、羊品种改良,畜牧业生产效益显著。2007年,完成畜牧业产值38021万元,增长15.6%。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

单   位  绝对数   增长(%)

肉蛋奶总产量万公斤29219.7

#:猪肉产量万公斤19816.8

生猪年内出栏头2417746.9

生猪年末存栏头2391963.5

大牲畜年内出栏头256137.5

大牲畜年末存栏头876771.8

山绵羊年内出栏只535958.1

山绵羊年末存栏只916302.9

家禽年内出栏只215716916.8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发展后劲增强。全县年末实有耕地总资源316311亩,比上年下降0.4%,人均占有耕地1.17亩,农民人均耕地1.35亩,下降0. 7%。完成小水窖22031口,其中过渡性小水窖15031口。沼气池2195口,坡耕地整治4000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5987万瓦特。大中型拖拉机29台,小型拖拉机4003台。全年化肥施用量60857吨,增长1.2%,农药使用量260吨,增长12.1%,农村用电量6587万千瓦时,增长11.9%。稳产高产基本农田135365亩,比上年增长18.0%。年末拥有水库、坝塘554座,总库容13402万立方米,年末蓄水量10183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2座,库容5620万立方米,年末蓄水量4520万立方米。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79972亩,水利化程度达61.22%,比上年上升0.34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810吨,增长3.1%,完成渔业产值1141万元,增长24.4%。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年末共有乡镇企业7078户,增长12.7%,从业人员21217人,增长8.5%。实现营业收入241888万元,增长30.3%。完成现价总产值218728万元,增长37.6%,现价工业总产值164324万元,增长44.2%。实现利润总额18362万元,增长52.9%。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实效。2007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29万元,实施49个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整村推进扶贫、新化乡新甸村标准化综合扶贫、扬武镇丕且莫扶贫攻坚村、戛洒镇戛洒村白糯格易地扶贫开发项目,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工业经济发展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全力帮助协调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增速快、效益高,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0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60492万元,增长43.2%,其中:个体私营经济227208万元。实现增加值189406万元,增长3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个,完成工业总产值543198万元,增长46.5%,增加值186257万元,增长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