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华宁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环境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科教兴县”战略。紧扣发展第一要务,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为基础,以壮大工业经济为核心,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全面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县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180636万元,比上年增加20618万元,增长12.9%,按可比价增长10.3%。人均县内生产总值8786元,比上年增加963元,增长12.3%。在县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55616万元,比上年增长9.7%,按可比价增长9.6%,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52541万元,比上年增长17.0%,按可比价增长11.7%,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增加值72479万元,比上年增长12.5%,按可比价增长9.7%,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1.7:28.1:40.2调整为今年的30.8:29.1:40.1。非公经济增加值78914万元,占生产总值的43.7%,比上年增加11134万元,增长16.4%。工农业总产值(现价)达231241万元,比上年增加42023万元,增长22.2%,其中:工业总产值152309万元,比上年增长30%;农业总产值78932万元,比上年增长9.5%。年末全县社会劳动者人数为126479人,比上年增长3.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劳动者人数分别为93695人、11166人、21618人,分别占74.1%、8.8%、17.1%。 二、农村经济 2006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以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增长。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78932万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农业产值44873万元,比上年增长10.3%;林业产值1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0.1%;牧业产值29599万元,比上年增长7.6%;渔业产值1693万元,比上年增长33.7%;服务业产值1151万元,比上年增长0.3%。现价农村社会总产值达290644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农业产值占27.2%,非农行业产值占72.8%。农业商品产值67436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农业商品率85.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县乡村从业人员109543人,从事二、三产业人员16819人,占乡村从业人员的15.4%,比上年提高0.7%。 (一)种植业: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在巩固和提升烤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蔬菜、经果产业,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进一步提高。2006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91336亩,比上年增加4371亩,增长1.1%。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4383亩,比上年减少7756亩,下降3.5%。经济作物及蔬菜播种面积167630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2.8%,比上年增加13708亩,增长8.9%。耕地复种指数由上年的223%上升到今年的225%。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57.4:42.6调整为今年的54.8:45.2。 (二)林业: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县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要求,全力抓好经济林、生态公益林、防护林的建设和管护。全年共造林10350亩,完成县城近面山绿化200亩、矿区滑坡山体用材林定植100亩,种植核桃3575亩、柿子3186亩。森林植被覆盖率43.43%,其中:林地覆盖率22.65%,灌木林覆盖率20.78%。主要林产品产量:棕片4353公斤、松籽2500公斤、核桃104628公斤、板栗31170公斤、花椒5252公斤、竹笋1850公斤、松脂1050公斤。 (三)畜牧业:加快优良品种引进推广,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培育专业户和养殖小区,提高生猪、家禽出栏率。2006年畜牧业总产值达29599万元,比上年增长7.6%。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出)栏数如下: (四)渔业:2006年水产养殖面积3800亩,比上年增加3亩;水产品产量99万公斤,比上年增加33万公斤,增长50.0%,其中:养殖产量58万公斤,比上年增加11万公斤,增长23.4%。 (五)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水利工程10310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600亩,实际净增100亩。全县水土流失总面积805080亩,治理面积255876亩,占31.8%,比上年增加27300亩;完成土地综合整治11890亩,除涝面积16242亩。解决了5000人、15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全县总灌溉面积124041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13128亩,水利化程度达68.2%。年末有水库、坝塘201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23座、坝塘177座,总库容3925.42万立方米,年末蓄水量3195万立方米。2006年新建沼气池820口,新建小水窖10310口。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73565亩,在年末耕地面积中,已建成亩产400公斤以上不同层次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113689亩,占耕地面积的65.5%,其中:吨粮田14023亩。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4957万公斤,比上年下降5.5%。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52.5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2.4%。农药使用量35.9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1.1%。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9827.81万瓦特,比上年增长3.3%,有大中型拖拉机27台,小型拖拉机3192台,农用运输车750辆,机动脱粒机520台。 (六)乡镇企业:年末乡镇企业个数7552个,比上年增加146个,增长2.0%。从业人员21397人,比上年增长8.2%。营业收入327380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个体、私营企业营业收入326414万元,比上年增长20.8%。现价总产值225158万元,比上年增长26.6%。个私增加值61995万元,比上年增长29.6%。实现利润总额20062万元,比上年增长33.1%。实交各种税金5657万元,比上年增长51.2%,其中:个私实交税金5604万元,比上年增长52.8%。劳动者报酬12149万元,比上年增长14.8%,人均工资达5678元,比上年增长6.1%。年末固定资产原值82827万元,比上年增长2.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06年,县委、县政府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步伐,按“依托大集团,引进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思路,全面制定和落实各项措施,加大对工业经济的领导,实行领导联系项目责任制度,委派懂经济、善管理的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帮助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全县工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52309万元,比上年增加35143万元,增长30%。其中,规模以上64229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2%,比上年增加23170万元,增长56%。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矿电业产值80906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3.1%,同比增长40%。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54092万元,占36%,同比增长24.3%,重工业98217万元,占64%,同比增长33.4%。从经济类型上看:国有工业完成产值882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同比增长20.7%。集体工业796万元,占1%,同比下降15.5%。合资、股份制工业44866万元,占29%,同比增长53.4%。私营及个体工业97821万元,占64%,同比增长22.8%,其中:私营工业16043万元,同比增长44.7%;个体工业81778万元,同比增长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