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华宁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档案:认真围绕“依法治档、科技兴档、强化服务、发挥效益”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全年共接收进馆档案8711卷,编研档案资料0.56万字,接待315人次查阅利用档案资料、现行文件1162卷(件)次;全县100个机关、团体、事业立档单位全面完成年度文件归档工作,结束率达100%;5个乡镇机关、70个村委会的8910件档案也完成入柜保管。 十、卫生、体育和旅游 卫生:进一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新建和改造村级卫生所35个,加强疾病控制;强化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狠抓医德医风建设,强化服务宗旨,建立了干部职工健康档案,出台了病人住院一日清单和门诊单个处方最高金额限制制度,缓解了群众看病难、贵的难题,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10个,个体办机构57个,病床数417张,卫生技术人员509人。村设置的医疗点76个,乡村医生215人。全年医院诊疗307357人次,入院12708人,出院12881人,治愈好转率86.8%,病死率0.37%。病床周转次数31.72次,病床使用率55.23%。县内传染病发病率349.7例/十万人,四苗覆盖率94.76%,食品合格率96.4%,餐具、饮具合格率81.9%。全年孕产妇管理2189人,孕产妇建册管理率96.6%。0-6岁儿童保健16298人,儿童保健管理率87.17%。 体育: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加快体育社会化发展步伐,体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年未全县共有各类体育场地271块,其中:标准体育场地180块,非标准体育场地91块。有87所中小学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面达100%,在校适龄学生达标率98.8%。成功举办了“三八”职工运动会、首届少儿游泳比赛、第六届“龙珠·振宁杯”篮球比赛、首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等各类群众体育比赛21次,参加达9700人次。组队参加省、市比赛57人次,获金牌19枚、银牌7枚、铜牌10枚,其中:在2005年度全市少年儿童田径、游泳比赛中获10年来最好成绩,击剑检查赛获一等奖。 旅游: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泉乡”这一战略目标,抓好宣传促销和特色产品推介,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强化行业管理,健全市场体系,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完成了《华宁县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云南华宁万亩桔园生态农业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华宁县陶文化展示中心项目策划方案》的编制;接待游客15.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8%,实现旅游收入4049.76万元,比上年增长91.1%。 十一、人民生活 随着全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物质生活得到加强,精神需求进一步充实,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职工工资继续增加:年末在岗职工8266人,比上年增加192人,增长2.4%。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529万元,比上年增加983万元,增长8.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858元,比上年增加781元,增长5.5%。从行业看,人均工资最高的达19944元,最低的仅为5750元。 县城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50户县城居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县城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10361元,比上年增加631元,增长6.5%。人均可支配收入8703元,比上年增加435元,增长5.3%。人均家庭总支出10515元,比上年增加1188元,增长12.7%,其中人均消费性支出6861元,比上年增加147元,增长2.2%。食品支出2262元,占消费支出的33%。衣着支出914元,占13.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520元,占 7.6%。医疗保健489元,占7.1%。交通和通讯1054元,占15.4%。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063元,占15.5%。居住358元,占5.2%。杂项商品和服务200元,占2.9%。家庭居住人口3.04人/户,住房总使用面积24.76平方米/人。现有住房按市场价计算 80740元/户。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84部、移动电话172部,使用互联网1.68条,成套家具90套,家用汽车8辆,洗衣机104台,电冰箱94台。彩色电视机118台,家用电脑40台。 农民收入继续增加。2005由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农产品价格上扬,尽管大春栽插遭遇罕见干旱,但由于后期气候转好,条件适宜,农业生产仍实现了丰产增收。加之政府实行减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注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民收入继续增加。据农村60户农民家庭住户抽样调查显示,农民人均总收入4473元,比上年增加521元,增长13.2%。人均纯收入3056元,比上年增加316元,增长11.5%。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2468元,比上年增加36元,增长1.5%,其中:食品消费1233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50%。衣着消费129元,占5.2%。居住消费172元,占7%。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329元,占13.3%。医疗保健消费198元,占8%。年末人均住房面积37.56平方米,住房价值8466元,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2127元。每百户拥有:洗衣机37台,电冰箱8台,摩托车37辆,电话机60部,移动电话47部,彩色电视机93部,黑白电视机10部,影碟机57台,组合音响32台。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长。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6252万元,比上年增加11862万元,增长14.1%。人均储蓄存款4706元,比上年增加572元,增长13.8%。 十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扶贫开发 养老保险事业整体推进。2005年全县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2023个,其中:企业1778个(含个体1731个),机关事业单位245个。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9362人,离退休人员2835人。收缴基本养老金4821万元,全年支付养老保险金4291万元。 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2005年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262个,参加保险的职工8250人,支付失业保险金81万元,发生失业职工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向县外输出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96人,县内就地转移1331人。 社会医疗保险事业不断完善。2005年全县参加医疗保险的单位299个,其中:企业86个,机关事业213个。参加保险人员10759人。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1440万元,其中:基本保险统筹基金收入794万元,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基金收入646万元。基本医疗保险支出1212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出618万元,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支出594万元。参加工伤生育保险的单位261个,参保职工8048人。收缴工伤保险金60万元,支付40万元;收缴生育保险金74万元,支付30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享受定期补助优抚对象总人数608人,优抚金总额178.5万元。由国家供养和救济的老、残、幼人数457人。集体办敬老院5个,床位172张,收养人数73人。社会困难救济11717人次,发放救济金73.27万元。全县纳入低保5395人,其中:城镇居民2985人,农村居民2410人;发放低保金391.6万元,其中:城镇居民330.6万元,农村居民6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