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红塔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十五”期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建设成就显著,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成为红塔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为“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1、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十五”以来,红塔区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全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总量连年迈上新台阶。初步测算,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GDP)达222.65亿元,比2000年增加12.17亿元,增长2.9%,年平均增长0.6%。特别是不含红塔集团生产总值达75.11亿元,比2000年增加32.73亿元,增长61.6%,年均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5.04亿元,年平均增长10.3%;第二产业增加值达28.8亿元,年平均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1.26亿元,年平均增长12.2%。经济总量在全省各县区排名第1位。成为红塔区经济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在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综合财力显著增强。“十五”时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区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45亿元,比2000年增加1.22亿元,增长54.7%,年均增长9.1%。 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五”时期,全区围绕巩固加强第一产业、做强做大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的调整目标,努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使全区产业结构向着合理优化的方面发展,2000年,不含红塔集团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8:42.4:50.8,2005年调整为6.7:38.4:54.9,2005年与2000年相比第第三产业比重上升4.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1和4个百分点。优化经济结构迈出新的步伐。 三、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产品极大丰富 “十五”期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突破口,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增加农业基础投入,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强化服务,实施科技兴农,发展生态农业,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速发展。200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52亿元,比2000年增加3.76亿元,增长65.3%,年均增长10.5%。“十五”期间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肉、奶、水产品等农副产品稳定增长,2005年肉类总产量达41186吨,比2000年增加17352吨,增长72.8%,年均增长11.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4577吨,比2000年增加15109吨,增长77.6%,年均增长12.2%。禽蛋产量7745吨,比2000年增加4980吨,增长180.1%,年均增长22.9%;水产品达1254吨,比2000年增加79吨,增长6.7%,年均增长1.3%。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源,大大提高了红塔区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 四、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国企改革深入推进 “十五”期间,面对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市场与能源约束的机遇与挑战,区委、区政府沉着应对、顺势而谋,全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紧紧围绕矿电、与卷烟配套、建筑和新型建材、以生物制药和生物化工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食品加工产业为主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大集团、大企业发展经济,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重点来抓,全区工业经济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2005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298.96亿元,年均增长6.8%,不含红塔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127.11亿元,年均增长24.3%。“十五”期间,国企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和按照重组改造壮大一批,有序退出转让一批,围绕生态城市建设关闭淘汰一批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采取了实行内部公开出售组建非公企业、清算重组、关停、破产、股权转让、注销、行业整合、兼并、对外公开出售、其他等10种形式的企业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革目标基本实现。 五、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项目彰显成效 “十五”期间,是红塔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最大,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红塔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投资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历史时期。“十五”期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了强劲快速增长的态势,2005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5.71亿元,比2000年增加36.5亿元,增长1.9倍,年均增长23.7%;“十五”期间累计投资178.11亿元,比“九五”投资额多70.04亿元。区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2.02亿元,比2000年增加33.1亿元,增长3.7倍,年均增长36.4%;五年累计投资比“九五”多57.78亿元。巨大的投资引擎,给红塔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给红塔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六、城乡市场繁荣活跃,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全区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200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亿元,比2000年增加14.15亿元,增长102.2%,年均增长15.1%。同时随着城乡居民购买力的进一步提高,消费升级加快,消费热点比较突出,消费结构由传统的“吃穿用”向现代的“住行游”和文化娱乐等享受方面发展及公共需求升级,手机、住房、汽车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十五”期间,全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广大人民群众获得的社会财富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2005年全区职工平均工资达23034元,比2000年增加8351元,增长56.9%,年均增长9.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51元,比2000年增加1889元,增长24.7%,年均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31元,比2000年增加1031元,增长30.3%,年均增长5.4%。 居民生活的舒适程度大大提高。居民家庭对现代化的耐用消费品的拥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且普及程度迅速提高,大大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电脑28台,比2000年增加11台,增长64.7%,年均增长10.5%,移动电话140部,比2000年增加68部,增长94.4%,年均增长14.2%,家用汽车12辆,比2000年增加7辆,增长140%,年均增长19.1%。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色电视机129台,比2000年增加29台,增长29%,年均增长5.2%;电冰箱54台,比2000年增加35台,增长184.2%,年均增长23.2%;固定电话85部,比2000年增加23部,增长37.1%,年均增长6.5%;摩托车38辆,比2000年增加13辆,增长52%,年均增长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