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红塔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八、环境监测 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工作取得实效,环境监察工作力度加大,2004年工业废水排放量251万吨,比去年减33.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244万吨,比去年减32.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15%,比去年增0.89%;烟尘排放总量881吨,比去年减41.9%;工业粉尘排放量160吨,比去年减55.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07吨,比去年增22.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5.5%,比去年减12.7%;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12万吨/日,比去年增长148.2%。 九、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 科技工作围绕“科技兴区”发展战略,积极组织实施科技计划,推广科学技术。围绕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开展科技工作,抓住引领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科技示范,找准科技工作的薄弱环节予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4年,全区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3项,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专项2项,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2项,市科技发展计划11项,区级科技项目8项。3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使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17户。1个产品被为省级名牌产品,3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新产品,8项科技成果获市科学技术奖,38件专利产品申请被公开或公开授权。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不断加强,2004年,全区有学校112所。其中:高等院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中学24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4所,初中17所),职业中学1所,私立学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77所。共有在校学生75611人,比上年减0.3%。其中:小学在校学生33012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4372人(初中16982人,高中7390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223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8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99.61%;残疾儿童入学率98.43%,全区有专任教师4634人,比上年增4.3%。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文化工作坚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弘扬主旋律,文艺创作和演出作品硕果累累。2004年末,有文艺表演团体3个,群众艺术馆2个,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47.6万册,其中:市图书馆藏书32.4万册;区图书馆藏书15.2万册。乡镇文化站11个,文化站藏书6.2万册。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2004年文化艺术单位努力繁荣艺术、活跃演出,促进文艺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共组织专业艺术团体深入农村、农场、部队慰问演出93场,县区交流演出13场,参赛演出6场,观众人次达15万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广播电视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年末,全区有线电视网络总长723公里,电视覆盖率达到99.6%。广播电视以宣传区委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建设云南经济强区、全省第一生态为主线,重点宣传报道农业产业调整结构,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特色农业;“兴工强区”、“兴工富民”营造发展工业的浓厚氛围,报道研和昆钢100万吨钢铁基地、供销社100万生猪屠宰加工、千吨高档水松纸配套项目、维和药业和万方药业GMP技改、SMB软件研发中心、花卉基地等重大项目;重点宣传树立“烟草兴区”理念,围绕全区烤烟的目标任务,突出科技措施到位,使“红塔兴,玉溪兴;烟草兴,经济兴”的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宣传“沿路开发,连片发展”的谋略,围绕区委提出的“四大经济板块”战略,加强两个钢铁基地、农业高新园区、农业产品深加工、大营街城镇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九龙池、飞井海的生态景观开发和保护、引水入城、自然和人文资源、绿化美化、市容市貌建设等,做好“生态牌”和“水文章”的宣传报道;宣传报道招商引资、宣传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目标及思路。以及党的建设、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作了宣传报道。 十、卫生和体育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2004年末区属共有各级卫生医疗机构172个,医疗机构共有病床462张。其中:城市医院病床240张,农村医院病床222张。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86人,其中:执业医师297人,执业助理医师72人,注册护士277人。 卫生防疫工作以“服务群众,预防为主,改善环境,有益社会”为宗旨,坚持以“疾病控制为中心,卫生监督监测、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三级防保网的作用,各项防病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儿童计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达98.5%,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脊灰、白喉、百日咳连续25年、23年、16年无病例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493.4/十万。食品卫生餐具抽检合格率为76.45%,食品抽检合格率为90.70%,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率为100%,对查出“五病”的人员全部调离工作岗位。年内未发生重大疫情及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环境卫生、劳动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等工作正常运行,取得较好成绩。 妇幼卫生工作以“儿童优先,母亲安全”为宗旨,继续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生殖健康为基础”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在原设置高危贫困孕产妇救助管理基金7.3万元基础上,建立了降低贫困、高危孕产妇及儿童死亡率专项基金,用于解决贫困或高危孕产妇分娩困难问题。全区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为7.9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34‰。 医保改革继续深化。本年末全区参保单位(含市级)903个,其中:企业439个,事业345个,机关115个,其他4个;参保人数达到60811人;其中:企业29507人,事业20797人,机关5924人,其他4583人。 体育工作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有较大提高。参加云南省第五届城市运动会比赛荣获金牌8枚,银牌18枚,铜牌23枚,参加2004年玉溪市儿童田径、游泳比赛荣获金牌45枚,银牌28枚,铜牌21枚;参加玉溪市首届职工运动会以总分252分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荣获金牌10枚,银牌9枚,铜牌2枚;参加玉溪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以总分152分获代表团第三名;参加市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以总分46分获代表团第一名。坚持举办中小学生田径、游泳、篮球、广播操比赛,山区乡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元旦以“科学锻炼、有益健康”的全民健身新思路为主题,揭开了新的一年全民健身序幕;举办“庆三八”趣味运动会;迎“五.一”、“信龙杯”乒乓球比赛;庆“五一”信鸽春季联赛及职工运动会等;“六.一”儿童节的游泳比赛,召开第十六届离退休干部运动会;全民健身活动中,红塔区30所中学及完小以上小学共51441人参加了第八套广播体操比赛,18所学校获得比赛名次。举办红塔区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召开红塔区非公企业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等活动已经制度化、规范化。年内红塔区共举办综合体育运动会28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23650人次。全区中小学生体育达标成绩达99.9%。顺利完成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全区共拥有体育场地68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5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