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富源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在投资总额中,新建项目完成515492万元,占85.4%;扩建项目完成60515万元,占10.0%;改建及其它项目完成27372万元,4.6%。 投资总额按行业分:煤炭开采业完成106224万元,占总投资的17.6%,比上年下降38.4%;电力生产与供应业完成383752万元,占总投资的63.6%,比上年增长31.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17531万元,占总投资的2.9%,比上年增长43.0%,其中道路运输业完成9575万元,下降8.7%。除上述以外的其它各种行业完成95872万元,占总投资的15.9%,增长105.2%。2006年,投资重点仍集中在电、煤两大行业,占投资总额的比重高达81.2%,电、煤两大行业推动着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2006年,房地产开发保持强劲增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38万元,增长38.1%。 大项目带动大投资较为明显。2006年,滇东电厂完成投资31500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52.2%;白龙山煤矿完成投资43250万元, 占投资总额的7.2%;雨汪煤电一体化工程完成投资45500万元, 占投资总额的7.5%;营上变电站完成投资13498万元, 占投资总额的2.2%,上述四个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占全县投资总额的69.1%,大项目支撑大投资成效显著。 五、商业贸易和市场物价 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市场活力继续保持上升态势。2006年,为推动城乡消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商品销售更加便捷,依托供销、邮政网络(网点)资源优势,积极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县级农资配送中心1个、农家店配送中心2个、乡镇村农家店75个。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86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增速比上年上升3.6个百分点。 城市消费市场快于农村零售市场。县的零售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676万元,增长15.4%;县以下的零售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10万元,增长11.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经济成份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28005万元,增长12.6%;集体及股份合作企业完成18677万元,增长15.2%;个体私营经济完成41503万元,增长14.0%;其它经济类型完成1101万元,增长6.7%。 对外开放不断发展,引进资金有所增长。全年实际到位县外国内资金220400万元,签订国内合作项目5项,合同(协议)资金总额9076万元,签订出口贸易合同1个,成交额50万美元。签订项目履约率连续三年均达100%。 物价相对稳定。2006年虽然部分原材料、农副产品以及能源价格有所上涨,但大部分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政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27998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9.6%。 年末各种机动车辆登记中,客车拥有8625辆,比上年增长15.0%,其中个人拥有6560辆,增长9.3%;载货汽车拥有8675辆,比上年增长47.3%,其中个人拥有8597辆,增长86.9%;拖拉机拥有1660辆,比上年下降37.8%;含电三轮在内的各类摩托车拥有17194辆,比上年增长30.3%。 运输业运行平稳。全年客运累计运送人次5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55%,客运换算周转量达3306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35%;累计货运量达1550万吨,比上年增长19.96%,货运换算周转量达7120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99%。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投资6651万元的煤焦货场专用公路已完成工作总量的79.4%;投资2735万元的东瓜坡至羊街公路已完成工作总量的96.9%;投资1300万元的墨红至老街子公路已于年初完工。投资3696万元的丫布基至茂兰公路已完成工作总量的66.6%;投资4305万元的块泽河至团山公路已完成工作总量的50.1%。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县完成电信营业收入2022万元,比上年增长14.0%,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66万元,比上年增长64.8%。全县共有无线电台站和无线通信基站314座,通信光缆总长度4905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012户,比上年增长70.9%;拥有固定电话户数31414户,比上年增长9.8%,每百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7.93部;拥有移动电话用户达124356部,比上年增长81.0%,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16.86部。 旅游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收入完成5402万元,比上年增长38.2%。 七、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支实现较快同步增长。2006年全县财税总收入达77193万元,比上年增长56.5%,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34709万元,增长73.8%;省级收入完成3264万元,增长31.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8100万元,增长42.2%。财政支出完成72888万元,比上年增长41.7%。 金融运行平稳。2006年末全县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为419630万元,同比增长28.3%,其中储蓄存款218731万元,增长14.4%,企业存款114384万元,增长46.2%。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341297万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上年回落56.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贷款4340元,下降91.2%;商业贷款12815万元,下降6.7%;农业贷款26796万元,下降49.4%。 银行业现金收支均突破150亿元大关。2006年银行业现金收入达15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7.5%。支出达168.5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货币净投放17.1亿元,比上年增长35.8%。 八、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2006年全县以提高企业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大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力度,应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进展。投入科技项目经费1520万元,其中县级投入科技三项费320万元,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1项,其中“大河乌猪标准化繁育技术推广及产品开发”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魔芋膳食纤维研究与开发”获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另有两个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得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有一个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得市科学技术三等奖。技术开发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解决“就学难”问题,巩固和提高“普九”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机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高中教育“瓶颈”明显缓解,职业教育发展良好。全县有幼儿园34所,比上年增加14所,在园幼儿数16369人,比上年增长19.6%;小学251所,小学教学点373个,小学在校学生数为103266人,比上年增长19.3%;初级中学15所,初中在校学生42435人,比上年增长17.4%;高级中学7所,高中在校学生10721人,比上年增长26.4%;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其中职业高中学校1所,在校学生2251人,比上年增长11.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在校率分别达到99.98%和97.91%,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和在校率分别达到98.16%和88.2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50.5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