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遵义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三化”建设进程,认真落实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突破,工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财政税收保持较快增长,招商引资取得新的成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顺利实现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 合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中西药公司、供销系统、食品经营系统等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全面完成,粮食系统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基本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两个100%”目标。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工业小区建设稳步推进。公路管养体制和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管理秩序明显好转,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平稳推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殡葬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县城遗体火化场建成投入使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民办教育、职业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农村小康建设顺利推进,小康镇、小康村、“四在农家”创建成效明显,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仍较突出。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653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000万元,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232919万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214616万元,增长14.8%。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11.2%,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2.8%,房地产业增长6.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1.8%、35.5%和32.7%。一、二、三产业的贡献率为24.5%、52.1%和2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63元,增长15.0%。 “十五”时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低于“十五”目标计划0.2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6.5%、16.6%和12.3%;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0年的39.9:27.9:32.2调整为2005年的31.8:35.5:32.7,顺利实现了由一三二向二三一的转变。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超出“十五”目标计划0.3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社会化服务滞后。企业规模、质量和效益之间的矛盾仍较突出,工业结构层次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煤、电、油、运供求矛盾仍然存在,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增长科技含量不高,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资源利用率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投资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改善,消费市场受价格因素的影响仍然较大;部分居民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村经济 2005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大力扶持烤烟生产,实施烟水配套工程,积极推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启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农技指导、推广和试验。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实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保护。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化经营实现新突破,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加快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产业化建设有新突破,结构调整初见成效。2005年,全县辣椒、蔬菜、烤烟、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粮食种植面积117458公顷,比上年增长3.2%。其中:夏收粮食作物面积35829公顷,增长4.3%;秋收粮食作物面积81629公顷,增长2.8%。油料作物面积34513公顷,增长5.1%;烤烟面积7350公顷,增长6.8%;药材面积403公顷,下降2.4%;蔬菜面积31885公顷,增长12.1%;水稻面积31180公顷,增长2.7%;玉米面积25595公顷,增长0.3%;小麦面积14964公顷,下降6.3%;薯类面积34906公顷,增长9.2%;豆类面积5116公顷,增长7.6%。其他农产品面积和产量有增有减。 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吨) 2005年 2004年 比上年±% 粮食产量 609659 564256 8.0 其中:水 稻 259632 244196 6.3 玉 米 156717 150413 4.2 小 麦 34356 35736 -3.9 薯 类 140350 117759 19.2 豆 类 7452 6220 19.8 油菜籽 69129 64501 7.2 烤 烟 12598 11373 10.8 药 材 1396 926 50.8 水 果 18524 17544 5.6 “十五”时期全县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2.2%,人均粮食产量从2000年的530公斤增加到2005年的589公斤,年均增加11.8公斤,确保了粮食总产55万吨以上的“十五”目标计划。油菜籽产量年均增长3.8%,比“十五”目标计划低0.3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