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水城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4年,水城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扣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发展提速、品位提升、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据初步统计,水城县生产总值180982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800万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98200万元,增长52.7%;第三产业增加值32982万元,增长12.7%。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生产喜获好收成。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9244万元,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52000万元,增长4.9%;林业产值2496万元,下降40.9%;牧业产值24746万元,增长12.92%;渔业产值2万元,下降50%;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9732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235446吨,增长6.8%。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9%,全年常用耕地面积33201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按实物量)40179吨,比上年下降1.4%。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初步统计,2004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60700万元,增长1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0800万元,增长15.4%。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246997万元,增长23.1%,规模企业完成产值156768万元,增长17.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其中,原煤和锌增幅较大,洗精煤、焦煤、砖减幅较大。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1838万元,增长354.1%。基本建设完成139299万元,更新改造完成19553万元,其他投资完成20603万元,房地产开发完成1555万元,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78万元.,农村投资750万元。重点是交通、水利设施、农业、电力等方面,发耳电站、发耳煤矿、玉舍煤矿等,对我县投资建设成效显著。 四、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20万元,比上年增长19.4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4907万元,下降30.4%,占零售总额的23.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为16153万元,增长52.7%,占零售额的76.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6580万元,增长40.7%;餐饮业完成1424万元,增长80.7%,其他行业完成3065万元,同比下降39.6%。 五、财政 财政收入迅速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0713万元,比上年增长4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428万元,增长34.5%。全年财政总支出为35166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教育支出9122万元,增长40.9%,科技三项费用18万元,增长200%,农业支出2232万元,增长12.1%。 六、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县普通中学39所,专任教师1321人,在校学生37024人。小学379所,专任教师2779人,在校学生10168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投入经费6.8万元。各类文艺演出26场次。为农村放影电影402场,观众达25万人次。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发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6个,医院2个,卫生院33个。病床483张,卫生技术人员702人。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共投入群众体育活动经费6万元,举办各类大型群众体育活动6次。完成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全县拥有各类场地347个。 七、人口 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为73.66万人,比上年增加1.27万人,增长1.8%,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7.3‰,比上年减少0.9个千分点;死亡率7.6‰,比上年增加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9.8‰,比上年下降1.13个千分点。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4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7元。 2004年单位在岗职工为1.41万人,比上年增长13.7%,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4897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10604元,比上年增长3.16%。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2004年全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337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7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870人;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583万元。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人口数根据2004年公安人口年报提供。 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