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开阳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7 贵阳市开阳县统计局

开阳县统计局

2007年4月16日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以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为核心,抢抓机遇、团结拼搏、排难而进、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各项改革取得新突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顺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9.19亿元,增长14.3%。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1.2:52.8:26.0变为19.5:54.7:25.8,第一产业比重首次下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8066元(约合1041美元),增长15.3%。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6.92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占GDP比重达到47.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3.62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9.18亿元,增长31.3%;第三产业4.13亿元,增长14.5%。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02.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00.1%。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569个,年末从业人员17.9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1.7万人,第二产业3.53万人,第三产业2.73万人。全年有下岗失业人员551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与上年持平。

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了新的成绩,但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不容忽视: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仍较不稳固,增长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脆弱,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民持续增收的困难较多;工业企业竞争力仍不够强,优势企业和产品不够突出;投资渠道不宽,结构有待改善;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社会事业发展还需继续加强。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1.3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4.99亿元,下降1%;畜牧业产值6.14亿元,增长10.7%,占全部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达54%,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1.3万亩,比上年减少0.25万亩;油菜籽种植面积19.5万亩,增加0.15万亩;烤烟种植面积9.1万亩,减少0.2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8万亩,增加0.85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12.49万吨,下降5.3%;油菜籽产量2.38万吨,增长2.2%;烤烟产量1.03万吨,下降13.7%;蔬菜产量7.36万吨,增长29.7%。

全年生猪存栏38.7万头,下降3.7%;出栏58.95万头,增长6.4%,实现产值53762万元,占畜牧业产值比重达到87.5%;家禽出栏177.94万只,增长10.8%。肉类总产量5.48万吨,增长4.2%。牛奶产量1782吨,增长74.6%。水产品产量576吨,比上年增长4.2%。

全年水利和气象支出0.1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3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2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0.15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3万千瓦,增长18%。

全年财政支农支出0.47亿元,增长42%。建成新农村示范点148个。建设饮水解困工程39处,帮助1.15万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2.5万口;改扩建乡村公路38条。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34亿元,增长16.6%。实现增加值11.71亿元,增长15.4%。其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49亿元,增长21.3%。产品产销率100.4%,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其中县属92.2%,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1亿元,增长9.1%;集体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0.5亿元,下降56.6%;股份合作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25万元,下降6.8%;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4亿元,增长33.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15万元,下降17.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总产值21.04亿元,增长24.2%;非金属矿采选业实现总产值10.63亿元,下降15.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总产值0.9亿元,增长17.9%;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0.6亿元,增长5.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9亿元,增长19.7%;水的生产和供应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4万元,增长66.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07亿元,增长40.4%。实现利润总额2.73亿元,增长55.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39亿元,增长74.4%;集体企业利润亏损547万元;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1.4亿元,增长51%;其他企业利润亏损2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100.4%,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6.5%,比上年提高19.5个百分点。

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3455万元,增长58.3%。施工面积16.9万平方米,增长49.6%;竣工面积5.5万平方米,增长3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3.3亿元,比上年增长61.2%。其中,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88亿元,增长40%。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5亿元,增长64.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亿元,增长10.7%。

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7亿元,增长71.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6亿元,增长178%;其中,工业投资9.4亿元,增长6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8.2%;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0.2亿元,增长43.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亿元,增长5%。

全年基础设施投资17.7亿元,增长74.6%。其中电力、交通、水利、通信、城建等基础设施投资14.9亿元,增长76%,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8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8亿元,增长44.9%。其中住宅、商业用房投资分别增长47%和38%。房屋施工面积46.1万平方米,增长57.3%,其中住宅37.9万平方米,增长114%;商品房销售面积12.5万平方米,增长43.7%。

五、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

投入交通建设资金1.8亿元,改扩建乡村公路193公里。年末公路里程2733公里。全年客运量630万人次,货运量1415万吨。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652辆,其中,客车332辆,客位4274座,货车1330辆,吨位506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