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开阳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7 贵阳市开阳县统计局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652万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52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042万元;移动业务总量4258万元。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5.8万门,新增1.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95万户,增长23.4%,其中,城镇用户1.08万户,乡村用户2.87万户,本年新增固定电话0.7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8.75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4.49万户,增长36.1%,本年新增移动电话1.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0.7部/百人。互联网用户2850户,增长35.7%。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城镇地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93亿元,增长16.2%;农村地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32亿元,增长13.2%。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7.11亿元,增长15.4%;餐饮业实现0.58亿元,增长16.3%;其他实现0.56亿元,增长8.2%。

七、招商引资与旅游

全年招商引资项目142个,引进资金20.1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0.1%。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8%;境外入境人数5878人。其中,外国人70人;港澳台同胞5808人。过夜的境外旅游者5800人。旅游总收入2280万元,增长40.7%。

八、财政和税收

财政总收入5.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全年财政支出4.87亿元,增长24.8%。其中,教育支出1.11亿元,增长21.6%;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0.19亿元,增长30.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0.09亿元,增长41.4%。

全县税收收入4.34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其中,国税收入2.37亿元,增长4.2%;地税收入1.97亿元,增长50.4%。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完成2.22亿元,增长11.6%;消费税完成3万元,增长76.5%。完成企业所得税0.77亿元,增长26.2%;营业税完成0.52亿元,增长52.9%。

九、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33亿元,增长19.7%;企业存款4.07亿元,下降20.7%。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82亿元,增长66.1%。其中,短期贷款4.34亿元,下降17.7%;中长期贷款10.07亿元,增长188.4%。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3.3亿元,增长48%;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6.79亿元,增长18.1%。现今52.05亿元,增长17.6%。货币投放5.26亿元,增长13.9%。

全年各类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752.6万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寿险收入1514万元,增长8.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247.6万元,增长15.2%;财产险收入113万元,下降19.8%;机车险收入878万元,增长10.2%。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1175.9万元,增长88.4%。其中,寿险给付478万元,增长191.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给付134.9万元,增长60.6%;财产险赔款39万元,下降2.5%;机车险给付524万元,增长56%。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4项,其中,市级3项,县级21项。全年专利申请8件,获得授权专利6件。

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01所,在校学生83276人。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100%,入学率99.4%,巩固率98.6%。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3426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9.7%,初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104.3%。全年向各类大专以上院校输送毕业生1307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6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馆16个。全年举办文化展览4次,组织各种文艺活动40次。全县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5000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全县有档案馆1个,已开放文书档案171卷,其中,永久88件,长期83件。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9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个;病床床位65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656张;卫生技术人员140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62人,注册护士213人。全县共有疾病控制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33人;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27人;卫生监督机构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3人。乡镇卫生院16个,卫生院床位数187张,卫生技术人员212人,村级卫生室465个,乡村医生518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乡镇16个,覆盖农村人口数35.72万人,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26.58万人,参合率为74.4%。全县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301.8/10万,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达100%。全县临床用血基本来自无偿献血,全年献血量达80400ML。

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积极组织各类赛事27次。其中,球赛14次,棋类比赛13次,书法比赛4次,歌咏比赛2次。全年我县运动健儿取得各级各类金牌48枚,银牌37枚,铜牌65枚。金牌与奖牌数比上年分别增加和20枚。春节舞龙、舞狮比赛规模大、人数多,参与职工与群众达5万余人

次。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2.02万人,增加1694人。其中农业人口35.6万人。18岁以下人口11.29万人,60岁以上人口4.46万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26.9%和10.6%。人口出生率为8.3‰,比上年提高1.2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4‰,下降0.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3.9‰,提高1.6个千分点。全县常住人口为43.31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00元,比上年增长12.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3.9%;农民人均纯收入3123元,增长7.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2.2%。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1.24万人,农村低收入人口2.88万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9599万元,增长29.7%,年人均工资21940元,增长45.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7.19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78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7平方米。

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057人,比上年增加219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53人,领取失业保险金68.21万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342人,领取养老保险金人数1583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1417人,领取养老保险金1298万元;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1308人,其中职工8690人,退休人员2618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298人,比上年增加818人。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495万元,比上年增长91.9%。享受农村定期救助人数10128人,发放救济金351万元。

年末全县各类可提供食宿的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1个,床位127张。服务性站点530个,服务设施208个。收养各类人员87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355万元,筹措社会福利资金17.75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127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捐赠118万元,受益人数共计2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