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乌当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今年我区房地产(不含金阳)施工房屋面积实现130.6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43%;其中:新开工房屋面积10.9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4.14%;竣工房屋面积9.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0.55%;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41.33万平方米,增长49.57%,商品房实际销售额116962万元,增长55.38%。 五、商贸、招商引资与旅游业 2007年,我区加快实施“三产富区”战略,以温泉开发为中心,大力培育龙头产业,积极引导服务业上档次、创品牌。以仁恒商贸、菲翔超市等为龙头的商贸流通业,以保利集团、全林集团贵州龙为龙头的房地产业,以圣地庄园、荟萃宜苑楼等为代表的餐饮业,以香纸沟、情人谷、相思河等自然风光为龙头的旅游业等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齐集乌当,成为拉动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4949万元,比上年增长21.52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63756万元,增长20.62%;餐饮业零售额11193万元,增长26.90%。 2007年,我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努力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全年共完成150个招商引资项目的收录、编制和包装设计工作。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参与各类大型投资洽谈会,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区招商引资新建、续建项目149个,其中:一产项目14个,二产项目104个,三产项目31个。新引进3000万元以上重点的项目16个。切实加强与大企业的沟通协调,积极谋求更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贵州力源液压股份公司就老厂区的盘活改造和开发建设进行协商,地企协作、共谋发展。组织招商考察团前往成都、广东等地考察学习,对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4.99亿元,增长21.9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1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34%;引进区外市外资金2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8%。全区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7年我区充分发挥区位、生态和地热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温泉项目,把温泉开发与生态经济发展相结合,以温泉为龙头的旅游经济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完善境内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现有景区品位得到较大提高。全年共接待游客65.6万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2256.8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9.18%和47.73%。 六、交通、邮电业 2007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5425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39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3.67%。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757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55%。年末全区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3379辆,比上年增长28.38%。其中载客汽车284辆,增长4.80%;载货汽车3095辆,增长31.09%。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320万元,比上年增长27.6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92万元,比上年增长19.42%;电信业务总量2828万元,比上年增长17.83%;移动业务完成额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3.33%;联通业务完成额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46%;全年新增电话交换机150门,总容量达到52623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323户,年末达到31620户。其中,城镇电话用户22567户,乡村电话用户9053户。新增移动、联通电话用户38000户,年末达到160000户。全区电话普及率达到10.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52.2部/百人。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不含高新区)65066万元,比上年增长18.40%。其中,国税收入27688万元,比上年增长14.02%;地税收入26245万元,比上年增长21.59%。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不含高新区)35636万元,比上年增长24.25%。金融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1270万元,比上年增长24.6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56630万元,增长6.6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3319万元,增长30.3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7307万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66278万元,增长21.61%;短期贷款余额48778万元,下降32.64%。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67456万元,比上年下降40.90%;现金支出872164万元,比上年下降33.94%。保险业持续发展。全年保险部门保费收入2656.5万元,比上年增长21.9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63.5万元,下降7.31%;人寿险保费收入693万元,增长10.5倍。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328.4万元,比上年增长7.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积极稳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使用效率。2007年,全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为785万元,占一般决算支出的1.89%,比上年增长2.6%。全区全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88期,6100人次,其中:非农技能培训140人次。全年共审批立项科技项目62项,其中,扶持区情调研和政策研究方面的软课题16个,扶持农业科技试验、示范项目16个,扶持企业科技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5个。 2007年我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全区普通中学在校生13059人,其中,高中在校生2585人,占全部中学生的19.79%。职业中学在校生1348人;普通小学在校生22714人;幼儿园儿童数5484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7人。全区教职工2737人,其中,专任教师2514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98.76%,普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9.74%,初中应届毕业率97.62%,高中应届毕业率96.1%。 社会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区社会办学19所, 其中,小学 5所,在校生1250人;中学3所,在校生139人;幼儿园11所,在园儿童1238人。社会办学专任教师共197人。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4个,文化馆 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量4.52万册,文化站13个,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50000户,比上年减少10000户。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 全区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1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 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687张。卫生技术人员870人,其中,中医师35人,西医师657人,村级卫生室170个,村级卫生员160人,农村接生员16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病床3.43人和2.70张。 十、资源与环境保护 2007年,全区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大,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全年水土流失面积32.93千公顷,治理面积10.433千公顷;易涝耕地面积440公顷,除涝面积0.44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