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乌当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高新区、生态区、经济强区”建设目标和“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高新技术带动、开放带动、城镇化三大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构建“和谐乌当”,紧紧抓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这条工作主线,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区的要求,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加快,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 综合 2007年,全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呈现出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的局面,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目标全面顺利完成。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达到70045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892万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353474万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268085万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上年的11.33:50.57:38.10调整变化为11.26:50.46:38.28,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07、0.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1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0.85%、49.75%和39.40%。全区人均生产总值为23760元,按年终汇率折算,约合3342美元,高于全市590美元,增长24.7%,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0869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1%,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1%。全区财政总收入(不含高新区)65066万元,比上年增加10113万元,增长18.4%;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不含高新区)35636万元,比上年增长24.25%;地方财政支出(一般预算,不含高新区)58037万元,比上年增长21.91%。 二、农业 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增收途径。依托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巩固和壮大“蔬、果、畜、花、药、茶”六大支柱产业基地,成功举办“樱桃大王”、“花卉大王”、“杨梅大王”等八类果蔬大王评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新天花卉市场建成并投入运营,开工建设羊昌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积极鼓励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房屋租赁、汽车运输、农家乐等非农收入不断攀升。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565公顷,比上年减少1186公顷;油菜籽种植面积2941公顷,与上年相比增加25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3449公顷,比上年扩大1132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8041吨,比上年减少2911吨;油菜籽产量4973吨,增长5.9%;蔬菜、水果在扩大优质品种的基础上平稳发展(见表1)。 表1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吨、头、只)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8969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农业产值78704万元,增长8.3%;林业产值909万元,增长7.4%;牧业产值36744万元,增长9.4%;渔业产值1192万元,增长43.6%。 实施55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2.2万人饮水难问题。全面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000口农村小水池、3000套“四改一气”工程建设及206.42公里通村公路、70公里村寨串户路改造。 三、工业和建筑业 围绕“高新区、生态区、经济强区”建设目标,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不断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积极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及节能减排等工作,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电子信息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制药业、新材料、绿色食品和饲料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向集群化发展,“高新技术带动”战略进入新的实施阶段。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天园区建设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后劲和承载能力得到增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制药、新材料四大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食品、饲料加工业正在崛起,新型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240476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工业总产值达到826289万元,比上年增长10%(见表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6311万元,比上年增长19.2%。产品销售率93.43%,比上年上升2.63个百分点。 表2: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主要分类情况(单位:万元) 全年通用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完成35072万元,比上年增长15.1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完成51619万元,增长45.92%。配混合饲料产量13.2万吨,增长50.9%,中成药产量4546.72吨,增长38.99%,光学仪器产量467.12万台,增长86.2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量266886部(信道),增长77.14%.(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见表3)。 表3: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577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543万元,比上年增长73%;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21112万元,比上年增长9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亏损4008万元,比上年亏损增加2629万元。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299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1%。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59万元,实现税金450万元。全年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4.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64%;房屋竣工面积12.1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我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提升总量和增强后劲的重要载体。建立和完善快速反应、综合协调和跟踪服务机制,对三次产业中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16个新建项目、22个续建项目,全部落实责任制,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生产以及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率。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含金阳)达到110.71亿元,比上年增长32.5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金阳)实现298104万元,比上年增长43.4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05416万元,增长109.45%;更新改造投资30151万元,增长2.78%;房地产开发投资117031万元,增长15.31%;其他投资45506万元,增长7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