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2009年全市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1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5.38亿元,增长13.2%。其中国税部门12.48亿元,下降7.8%;地税部门完成23.78亿元,增长7.5%;财政部门完成19.12亿元,增长44.0%。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07.26亿元,增长17.6%。其中,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34.9%、33.9%、27.3%和27.1%。 金融业支持力度加大。2009年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74.29亿元,比上年多增71.4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01.32亿元,多增68.7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8.83亿元,少增23.38亿元。年末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71.04亿元,多增96.6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543.78亿元,多增74.81亿元;中长期贷款212.51亿元,多增35.87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29.87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其中财产险保费增长38.3%,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长44.7%。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7.66亿元,增长32.5%。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增长23.5%;人身险给付金额增长41.5%。赔付率达到25.6%。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水平显著提升。2009年全市申请专利1421件,专利授权825件,其中发明申请专利340件,发明授权专利75件。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2家,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家,新增9家。项目争取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全市共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8项,争取资金2457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7项,省级项目41项。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9年全市现有幼儿园374所,在园人数7.90万人,幼儿教师2867人;拥有小学786所,招生6.44万人,在校生39.85万人;普通中学205所,招生9.23万人,毕业生10.99万人,在校生28.3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8所,招生1.65万人,毕业生2.19万人,在校生5.32万人。教育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普通中学和小学教师分别达2.40万人和2.4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00万人和2.27万人。 文化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完成运河文化博物馆布展,免费向社会开放,累计接待观众44.70万人次。艺术创作、演出水平进一步提高。豫剧《大明贤后》和京剧《天良》在第九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上荣获11个单项奖。市杂技团到韩国、日本、德国进行访问演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服务贴近基层。以“庆祝建国60周年,喜迎十一届全运会”为主题,全市开展了爱国歌曲大家唱、红歌演唱大赛、优秀剧目下基层巡演等大型群众活动。出版各类图书38种、报纸21种、杂志20种。有线电视用户63.93万户,数字电视用户1.20万户。2009年我市新开通有线电视信号村1520个,农村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44.26万户。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2009年全市参加合作医疗农民达427.94万人,比上年增加16.58万人,筹资标准达到人均100元。新农合基金补偿支出达4.29亿元,年度资金使用率达99.2%,参合农民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到35.6%,全市参合农民有572.55万人次得到补偿,参合农民受益率为133.8%。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处,社区卫生服务站37处。拥有卫生机构数293所,其中医院机构数196所。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7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94万人,其中医生0.71万人。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2009年我市圆满完成第十一届全运会聊城分赛区承担的任务。群众体育建设进一步提升。建设完成了市、县、乡三级全民健身工程60余处;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达3269人,基层健身站、晨晚练点285个,健身气功活动点75个;各单项体育协会18个,体育协会和健身俱乐部106个。在2800个村建设安装了农民体育健身设施。 九、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2009年我市城镇化率为35.0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城市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古城保护与改造工程成功启动,利民路、陈口路徒骇河大桥和东昌湖风景桥桥梁顺利完成,运河四期开发建设扎实推进,绿化提升工程有效实施。2009年全市新增道路面积42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125公顷,新建污水处理厂2座。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2009年全市完成农村新居建设4.87万户,整村迁建个数205个,其中城中村改造49个,完成危房改造1.13万户。 环境保护事业持续发展。空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09年市区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比上年下降0.00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值下降0.00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下降0.001毫克/立方米。全市建立烟尘控制区10个,烟尘控制面积155.80平方公里。我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7.9分贝,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55.0分贝;环境噪声达标区9个,噪声达标区面积177.2平方公里。生态市建设工作扎实推进。2009年被省政府授予“生态省建设先进市”,八县(市、区)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省级生态示范区4个。创模工作进展顺利,2009年年底通过了环境保护部组织的国家环保模范城技术评估。 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推进。2009年上半年,万元GDP能耗1.4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7%;万元GDP电耗1747.39千瓦时,下降1.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28吨标准煤,下降12.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21.54立方米,下降6.4%。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缓慢低速增长。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90.89万人,比上年增加5.98万人,增长0.5%。其中女性人口291.4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84%,死亡率5.26%,自然增长率6.58%。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57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工薪收入13010元,增长11.8%;人均消费性支出11626元,增长22.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85平方米,增加0.0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39元,增长8.4%;人均总支出5193元,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63平方米,增加0.90平方米。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385元,增长15.0%。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末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78.97万人,比上年增加41.57万人。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总额达到27.09亿元,增加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快报数)。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