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6 达州市达县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以工业新上项目和技改投入、农村公路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居民住房建设为重点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攀升,对经济快速发展起了决定性支撑作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09个,增长26.7%,竣工项目54个,增长20.0%,完成投资22.08亿元,增长43.1%。在消费、投资、进出口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2.3%。在总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0.19亿元、增长40.3%,更新改造投资1.92亿元、增长81.9%,房地产开发投资4.86亿元、增长14.8%,农村投资3.03亿元、增长101.0%,城乡私人投资2.08亿元,增长58.1%。在重点领域投资中,工业投资6.16亿元、增长87.8%,交通运输投资4.34亿元、增长146.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1.89亿元、增长24.8%,房产开发和城乡居民建房投资6.94亿元、增长25.1%。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旅游业

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了以乡村公路建设、“7·8”洪灾毁损道路建设和公路管养,2000年以来“行路难”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变。2004年开始县乡公路整治,规划的32条、474公里的县乡道路硬化、油化工程到年底已完成硬化203公里、油化66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在2004年建成水泥路117公里、泥碎路432公里基础上,2005年又建成76公里水泥路。重点工程建设方面,达通路路面油化工程全面完工,江木路改建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0%,麻梁路、麻任路油化工程已于12月开工。全年公路(不含村道)总里程1530公里,其中,国省道169公里、县道421公里、乡道940公里,国省道好路率82.9%,县道好路率76.8%。运输市场在加强规范管理、严格运政执法、合理布局运力、强化安全生产情况下有序发展。由于县乡道路全面整治,对运输市场特别是货运市场影响较大。全年完成客运量2446万人次,增长13.3%,客运周转量32381万人公里,增长3.1%,货运量603万吨,下降21.4%,货运周转量25497万吨公里,下降8.2%。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网点遍布城乡。通讯事业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网通等企业在我县蓬勃开展业务。2004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2.77亿元,增长28.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047万元,增长16.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94万户,增长6.7%。移动电话用户16.01万户,增长13.7%。旅游业全力打造真佛山风景区、积极开发石桥列宁街和梓桐革命文物陈列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城市郊游、农家乐,加强对外宣传和交流,促进了快速发展。拥有省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1个,旅游星级旅游饭店2家。全年旅游接待人数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7亿元,增长17.0%。

六、商业贸易和招商引资

国内贸易按照“兴城活商,发展大市场”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市场网点建设。2005年共新建拓创农贸超市、阳光耍都美食街、达州好吃街等综合、专业市场7个,年底各类综合、专业市场达到120个。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开展了食品安全、煤炭矿山、酒类专卖、农资市场、运输市场、屠宰市场、商品质量的专项整治。搞好商标培育和消费维权。2005年全县新增注册商标6件,年底注册商标累计达到76件;受理消费者投诉320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23万元。城乡市场一片繁荣。全年消费品零售额20.84亿元,增长14.7%,集市贸易成交额22.57亿元,增长16.1%。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有外资企业1家,自营出口企业3家,出口创汇38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90万美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实施签约项目30个,其中,省外项目13个,实际到位资金8.60亿元,增长83.1%,其中,省外资金4.35亿元。

七、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31.23亿元,增长11.3%,占生产总值的48.0%。年末有照个体工商户16635户、私营企业448户,分别增长11.7%、17.6%,个体私营从业人员23482人,增长28.4%。上交税金825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32.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工作通过重生财、努力培植财源,严管财、强化征管,巧理财、确保重点等措施,对政权机构运转、职工工资和离退休费发放、救济救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发挥了保障作用。财政总收入25782万元,增长27.0%,其中,上划中央收入9828万元、增长29.9%,上划省级收入3975万元、增长23.1%,一般预算收入11979万元、增长25.6%。财政总支出71065万元,增长35.9%。金融工作继续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改善金融服务、加强内部监管、优化信贷结构等措施,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平稳运行。特别在优化信贷结构上,信贷资金在向“三有一无”(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无不良贷款)企业倾斜的同时,重点投向助学、住房、汽车等消费领域。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53.19亿元,增长18.3%。各项贷款余额24.39亿元,下降0.8%。保险业务以加强管理、增加险种、改善服务、及时理赔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信任,在较快发展的同时为稳定生产、安定人民生产起了重要作用。全年保费总收入9099万元,增长29.2%,赔款支出2807万元,下降0.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围绕“科技兴县”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目标,狠抓科技网络建设,加强科技信息发布。建有13个乡(镇)、64个村、24家民营科技企业、25个科技(产业)协会网络,建立了达县科技网站,提供发送技术信息310项(次)。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开展的科技下乡和科技活动共发放科技资料44万份(册),接待群众咨询16万人(次);举行大型科普报告会5场、技术培训370场(次),培训4.67万人(次)。加强科研和技术开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年申报省级重点科技项目2项、市级重点科技项目7项、县级科技项目19项、农业承包项目13项,推广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2%,获得市科技进步奖5项、县科技进步奖16项,专利申请9件、专利实施产值1.2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教育事业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改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素质教育;加强道德教育和校风建设,综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保障教学秩序;创新教育机制,发展民办教育等措施获得健康发展;基础教育继续巩固,高中教育稳步推进,职业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全年财政教育支出1.23亿元,增长25.3%,68所中小学6万平方米危房得到了改造,教师工资实行了直发,建立了教育经费管理办公室,全县各中小学开通了远程教育网络。拥有普通中学87所,小学513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5.63万人,专任教师765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巩固率99.6%,小学升学率97.4%;初中毕业率97.6%,初中升学率48.0%。拥有幼儿园150所,在园幼儿2.40万人,教养员573人。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7442人,专任教师297人。拥有成人教育学校85所,教职工300人,全年培训12.2万人次。全年共输送大专及以上新生3425人。民办教育发展较快。全年新增民办教育机构8个,年末民办教育机构累计达到268个,在校学生(幼儿)达到3.2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