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克服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企业改制、“7·8”洪灾等不利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困难,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GDP,注1]65.01亿元[注2],比2004年(下同)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3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1.69亿元,增长25.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59亿元,增长10.3%。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38.0:33.4:2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9%、61.4%、24.7%,分别拉动GDP增长1.8、7.8、3.2个百分点。人均GDP5827元,增长12.4%。财政总收入2.57亿元,增长27.0%。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农业持续增长的后劲不足,农业产业化水平还较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远未形成;二是整体经济实力不强,人均指标(GDP、财政收入)偏低;三是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工业等产业支撑能力弱,投入难度大,骨干项目和企业较少,加快发展的动力不足;四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制约了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五是就业压力大、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保障任务和社会稳定任务还较重,特别是农民“上学贵”、“看病难”等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 二、农业 认真落实中央免征农业税和种粮直补等惠农政策,进行了土地权属颁证工作,提高了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和农民科技培训,促进了科教兴农的发展;狠抓农业产业协会建立和完善,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基地建设,适应了市场需求和竞争;加大了农村水利、道路、中低产田土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启动了以“三村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2.67亿元,增长7.5%。其中,农业产值18.28亿元、增长6.8%,林业产值1.49亿元、增长6.7%,牧业产值21.00亿元、增长7.8%,渔业产值1.34亿元、增长12.5%。种植业以苎麻、蔬菜、水果、油菜、稻米等农产品区域化种植为重点,着力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作物稳步提高,经济作物进一步扩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59.18万亩,增长3.8%;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6.84万亩,增长4.3%。2005年粮经比例为64.8:35.2。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农产品名称2005年2004年±%粮食产量(万吨)59.4957.563.3#小麦6.645.6417.7水稻29.2729.150.4玉米10.7410.363.7红苕5.585.423.0油料(万吨)5.405.203.9苎麻(万吨)2.662.1623.4水果(万吨)6.746.641.5蔬菜(万吨)40.8638.885.1林业生产以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为重点,狠抓工程造林,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化生产,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成效明显。全年成片造林2600公顷,零星植树2020万株,退耕还林1000公顷。累计封山育林7196公顷,拥有森林面积7.60万公顷、增长13.4%,林木蓄积量338万立方米,增长6.6%,森林覆盖率28.4%。畜牧业坚持“瞄准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突特色,壮大规模抓产业,攻质求效促增收”的指导思想,以项目建设、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动物防疫检疫为重点,抓畜禽品种改良优化牧业结构;提倡科学饲养,靠科技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牧业生产效益;实行疫病综合防治,成功阻击了禽流感在我县的漫延。保持了平稳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如下:畜产品名称2005年2004年±%出栏肥猪(万头)126.08125.010.9出栏牛(万头)10.009.525.1出栏羊(万头)25.1124.094.2出栏家禽(万只)212320095.7肉类总产量(万吨)14.8714.502.6禽蛋产量(万吨)1.411.400.8蚕茧产量(吨)8301198-30.7存栏生猪(万头)103.85100.083.8存栏牛(万头)16.1116.000.7存栏羊(万只)19.1118.881.2存栏家禽(万只)5114992.5渔业生产通过加强基地建设,规范稻田养鱼,推进池塘精养,依靠科学、努力提高单产等措施获得较快发展。全年水产养殖面积3067公顷,增长2.2%,水产品产量1.32万吨,增长10.0%。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789个村中,通公路的村784个,通电话的村743个,通自来水的村225个。全年农村用电量1.97亿千瓦时、增长13.2%,化肥使用量12.07万吨、增长4.6%,农药施用量818吨、增长4.3%,农用柴油使用量2513吨、农膜使用量2335吨、均持平。水利工程数量1.4万个、增长1.7%,有效灌溉面积45.63万亩、增长0.7%,农业机械总动力25.0千瓦、增长4.6%。 三、工业和建筑业 按照“工业强县”战略,坚持改革不动摇,创新工业发展活力;做大做强重点优势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大工业项目和技改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狠抓丝麻纺织、橡塑制品、食品饮料、建筑建材、中药材加工、能源化工6大支柱产业,促进工业结构升级。特别是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能源化工产业,在达县的积极努力和市里的支持下,终使达州市能源化工园区落户达县,一批项目已签约进场,即将开工建设。工业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全部工业实现产值50.33亿元,增长2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注3]产值31.91亿元,增长40.1%,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8.42亿元,增长10.4%;实现增加值16.13亿元,增长2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8亿元,增长36.1%,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6.05亿元,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原煤101.37万吨、增长16.7%,焦炭12.36万吨、下降9.5%,水泥32.98万吨、增长10.8%,发电量19508万千瓦时、增长39.1%,饲料5.77万吨、增长56.4%,塑料制品3.45万吨、增长38.3%,改装汽车5720辆、下降13.9%,布2314万米,增长38.1%,钢材5.25万吨,增长79.8%,化肥(折成吨)7.74万吨,增长157.1%,陶瓷砖645.7万平方米,增长66.8%,服装40万件,增长25%。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56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0.33亿元,增长45.6%,利税总额2.35亿元,增长78.8%,利润总额1.24亿元,增长101.1%。企业亏损面积14.3%,下降7.9个百分点;产销率99.3%;工业效益综合指数为160.5,提高39.1点。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共有三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16家,从业人员1.37万人,全年实现产值10.52亿元,增长22.6%,利税总额6191万元,增长42.5%,利润总额3120万元,增长4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5万平方米,增长11.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5万平方米,增长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