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长宁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县年末实有三级以上建筑企业11个,与上年持平。从业人员7215人,增长5.15%。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7119万元,增长15.3%。房屋施工面积97.3万平方米,增长4.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8.36万平米,下降10.5%。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40亿元,同比增长2.0%,其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9%。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大背景下,加之无大项目助推,投资增幅大幅回落。全年累计完成投资额17.08亿元,增长5.7%,其增幅比上年回落43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9亿元,下降3.36%;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21亿元,增长37.9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3亿元,增长7.3%。从三次产业投资完成情况看,一产业完成投资1.86亿元,二产业完成投资4.73亿元,三产业完成投资8.68亿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率达48.5%,比上年下降9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在旅游、购房、住房、餐饮、通讯、教育等消费热点的带动下,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市场销售持续活跃、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明显升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96亿元,增长17.93%,其中:县以上消费实现9.8亿元,增长18.15%;县以下消费7.16亿元,增长17.62%。从消费行业上看:批发零售贸易完成零售额13.31亿元,增长16.5%;餐饮业完成零售额3.65亿元,增长23.08%。从经济类型上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0.56亿元,下降40.26%;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0.22亿元,下降41.49%;私营及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4.10亿元,增长24.33%;其它经济实现零售额2.09亿元,增长19.96%。对外贸易加快发展,全年实现出口额681万美元,比上年净增580万美元,增长574%。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07年全县共累计签订招商项目23个,实际到位资金11.88亿元,同比增长34.41%。从资金来源渠道上看,省外资金5.24亿元,占全部资金的44.1%;市外省内资金3.81亿元,占全部资金32.5%。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7年全县省、市、县干道以上公路通车里程346公里,其中,县以上干道230公里,乡道116公里。通公路行政村269个,实现村村通公路。全县村道和机耕道通车总里程1510公里。累计完成公路货运量406万吨,增长20.4%;货运周转量17691万吨/公里,增长11.6%;完成客运量973万人次,增长17.5%;客运周转量48150万人/公里,同比增长40.2%。年末全县实有营运车辆786辆,其中:载客汽车134辆,载货汽车272辆,农用汽车243辆,其它营运车辆137辆。 邮电通讯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收入7556万元,增长4.9%。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998万元,同比下降10.44%;移动业务收入3621万元,增长9.3%;联通业务收入1009万元,增长5.65%;邮政业务收入928万元,增长32%。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45105户(含小灵通)。其中:城市19186户,农村25919户。移动电话用户93525户(其中移动公司59280户,联通公司34245户)。全县每千人拥有固定电话数量由2006年的100部降至2007年的98户,净减2部。每千人拥有移动电话数量由2006年的161部上升至2007年的213部,净增52部。年末全县实有互联网用户数3530户,下降12.45%。 旅游业在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旅游精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助推下,环境不断改善,消费不断攀升,事业全面发展。全年累计接待旅客突破100万人次,增长7.5%。其中:国际旅游者1480人次,增长16.53%;港澳台旅游者5210人次,增长14.5%。实现旅游总收入9.91亿元,增长23.5%。年末全县实有旅游宾馆、饭店50个,其中,星级宾馆饭店8个,宾馆饭店床位数11000床,其中,星级宾馆2000床。旅游人次日人均消费水平991元,比上年增加83元,增长9.14%。旅游黄金周持续升温,春节、五一、国庆三个黄金周累计接待游客4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9亿元,分别占全年比重的42.3%、47.3%。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2007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6559万元,同比增长3868%,其中: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6547万元,增长20.89%,基金收入1600万元,下降26.91%;上级补助收入38452万元,增长47.91%。全县财政总支出46605万元,同比增长41.2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5091万元,增长46.23%。在支出构成中:农业、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教育、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增幅较快。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实现19.35亿元,增长20.9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29亿元,增长17.7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16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短期贷款8.03亿元,增长8.9%;中长期贷款2.13亿元,下降13.24%。全年金融机构现金业务收入61.84亿元,现金业务支出67.68亿元,累计货币净投放5.85亿元,增长20.95%。 保险业务继续扩大。年末全县共有保险机构7家。全年保费总收入2044万元,增长10.0%,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550万元,增长30%。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基础教育稳定发展,素质教育继续提高。2007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95所,其中:高中7所、初中26所、小学162所,学校在校生人数63632人,下降1.6%。其中:高中在校生人数9258人,增长28.1%;初中在校生人数20078人,增长0.57%;小学在校生人数34296人,下降8.5%。年末全县专职教师总数2976人,增长13.6%。其中:高中教师701人,初中教师972人,小学教师130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与上年持平,初中升学率9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中升学率55%(含县外),比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全县教育经费累计支出6249万元,增长12.3%。 继续实施科技兴县发展战略,以创新为主题的科技富民行动有力地助推新农村建设,全县共推广科技新技术8项,推广和选育引进新品种达12个。积级组织科技三下乡活动,省市专家科技现场培训农民600人次,科技指导农民3万人次。新建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4个。选派科技特派员27人。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均取得重大进展。继续开通实施免费农业科技110热线电话,积极开展为广大农村专业户、特色户、贫困户提供更广泛、更实在的特色科技服务。 九、文化、卫生、体育、档案 文化事业和谐发展。坚持送文化下乡,极大活跃了基层文化活动。广场周末文艺晚会巩固和提升了省级先进文化县成果。年末全县拥有文化艺术表演团2个,文化图书馆3个,博物馆2个。以老年秧歌队为代表的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