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宜宾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建设“宜宾经济强县、文明开放大县”为目标,与时俱进,着力改革创新,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精心构筑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增加,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跨入了中国西部百强县行业。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宜宾县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 合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398013万元,比上年增长1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6043万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7757万元,增长16.2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4213万元,增长11.47%。从生产角度看,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70%、47.03%、34.27%。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33.1∶32.8∶34.1调整为今年的31.7∶34.6∶33.7。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 企业改革向纵身拓展延伸,成效明显。县乡党政机构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住房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粮食流通体制等改革全面完成。县行政服务中心和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建成投运、骨科医院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化管理,走在了全省县级前列。农村改革继续推进,第二轮土地延包、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基本完成。财政、金融、计划、投资、价格及社会事业等改革顺利推进。 总的来看,今年社会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政府职能和管理理念以及工作方式、办事效率与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阶段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某些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社会热点、难点多,维稳工作压力大。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稳定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完成185686万元,比上年增长7.26%。其中:农业产值增长0.2%,林业产值下降3.72%,牧业产值增长17.32%,渔业产值增长2.82%。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记录。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02年(吨) 比上年增减(±%) 粮食4572651.01 #稻谷2498531.04 小麦595273.83 玉米641861.22 油料216592.12 #油菜籽8759-3.04 花生128965.95 甘蔗17525-4.27 烟叶26850.41 茶叶21502.38 水果3780811.20 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建设工程,建立了高场科技生态示范园区,全县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实现林业现价产值4534万元。 畜牧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畜牧业现价产值83257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6.01%,比上年提高5.01个百分点。主要畜产品和牧畜存栏情况如下: 2002年 比上年增减(±%) 猪牛羊肉产量72236吨12.33 #猪肉66384吨10.47 肉猪出栏头数851082头6.22 禽肉产量14161吨30.1 禽蛋产量5523吨8.34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59062头1.90 #牛59062头1.90 猪年末存栏数698862头7.57 羊年末存栏数132552头45.23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渔业现价产值4827万元,水产品产量4638吨,增长2.61%。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以生猪、肉兔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较快,全年出栏生猪85.11万头,比上年增长6.22%,出栏肉兔228.91万只,比上年增长68.48%;以油樟为主的林竹又有新发展,新栽植油樟2万亩,全县油樟面积达15万亩,樟油产量1500吨。其他具有宜宾县区域性特色产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得到改善。全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940公顷,新增2866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万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23957吨;农村用电量17829万千瓦时。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等继续发展,全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409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全年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226058万元,比上年增长14.07%,工业增加值现价89148万元,比上年增长15.38%。全县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10870万元,增长23.61%;完成现价增加值45003万元,比上年增长15.5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2002年 比上年增长(±%) 白酒6374吨6.00 啤酒24232吨41.57 鲜冻畜肉3776吨15.47 水泥15.04万吨6.44 液压元件1277728件82.46 雷管7153万发30.72 射钉弹6.29亿粒4.83 复合板4826吨21.93 发电量323714万千瓦小时40.51 其中:水电2363万千瓦小时39.49 工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全年县属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1680万元,比上年增长57.83%;实现利税5082万元,增长36.67%。七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0.79%,增加1.2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9.73%,上升29.7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0.19%,下降7.16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为1.76次/年,提高0.20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07%,上升1.1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3443.97元/人,提高5065.59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98.0%,提高0.9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5.73,提高12.22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17个,完成现价总产值21650万元,比上年增长62.9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万平方米,增加1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万平方米,增加2万平方米;竣工率54.54%,提高69.2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2年,各级政府、各部门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72859万元,创历史最高记录,比上年增长25.85%。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完成29020万元,增长14.0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9.83%;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43839万元,增长35.51%,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60.17%。非国有单位投资中,城镇私人建房投资完成8096万元,下降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