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宜宾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6 宜宾市宜宾县统计局

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1910万元,增长44.2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757万元,下降32.19%;房地产投资完成14191万元,增长25.03%。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运输业稳步发展。积极配合国家、省、市重点工程。新建、改建公路148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273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68公里、等级外公路2066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12603万吨公里,增长5.92%;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32246万人公里,下降0.22%。

邮电通讯业持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6745万元,增长28.01%。固定电话用户数达42810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5955户。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1247户。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02年,社会消费品市场日趋旺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727万元,比上年增长12.57%;城乡集市贸易成交总额84017万元,比上年增长10.03%;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106913万元,增长23.13%;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2097万元,增长11.76%。

坚持“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方针,发挥独特的山区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共签约投资项目69项,履约69项,协议引进投资35663万元,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5336万元,引进和新办50万元以上项目47个。

旅游业又有新的进步。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33000人次,比上年增长11.90%,旅游收入1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7.06%。

七、财政和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为26552万元,增长13.81%,地方财政收入13257万元,增长1.6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47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2.56%。全县财政支出累计为39152万元,增长37.12%,地方预算内支出31608万元,增长41.63%。

金融市场快速发展。2002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0594万元,比年初增加23824万元,增长10.99%;贷款余额204227万元,比年初增加14276万元,增长7.52%。全年累计现金投放774866万元,较同期增加161189万元,累计现金回笼732945万元,较同期增加138529万元,累计收支品迭后为净投放41921万元,比同期多投放22660万元。

保险事业迅猛发展。保险险种增加,保险收入大幅度提高。全年保险金额221867万元,增长14.99%;保险赔款及给付总额1089万元,增长28.12%。

八、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2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483所,在校生14.50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1.07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4.76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9.34万人。幼儿园85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0%。科教兴县取得新进展,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农村信息化科技行动示范县”项目顺利启动,如期实现“两基”目标,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县。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持续发展,县一中、县二中被评为省级示范普通高中,柳嘉职中评为省重点职业中学,高考上线连年创新高,2002年高考上线2669人,比上年增长111.32%。

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市场秩序进一步得到清理和规范。文化工作扎实有效,被评为全省文化先进县。广泛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光纤联网一期工程如期完成。2002年末,全县有图书馆1个,影剧院32个,乡镇广播电视站27个,电台、电视台各1个。广播人口有效覆盖率达88%,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2.0%。出版《宜宾县报》54期7500份。

市级卫生县城成功创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被国家确定为初级卫生保健强化县。年末拥有医院、卫生院95个,病床位1048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58人,其中:医生733人。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全面施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50万人。有94所学校、3.90万名学生参加体育“达标”活动,施行面90.5%,达标率90.5%。

九、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2002年,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8182万元,比上年增长10.97%;职工年平均工资10644元,增长12.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74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6.9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615元,比上年增加372元,增长8.76%(宜宾市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2271元,比上年增加125元,增长5.82%。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87223万元,比年初增加25497万元,增长15.76%。

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围绕跨越式发展和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但环境污染形势仍较严峻。全年工业废水处理量1390万吨,比上年增长45.40%;生活污水处理量230万吨。

十、人口与就业

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为99.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4万人,农业人口90.33万人;男性人口52.31万人,女性人口47.3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0.45∶100。当年出生人口0.96万人,人口出生率9.63‰;当年死亡人口0.63万人,人口死亡率6.32‰;人口自然增长率3.44‰。

2002年末,社会从业人员53.1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2.30万人、第二产业5.60万人、第三产业15.20万人。全部职工人数2.96万人,比上年减少2.95%;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12.38万人。全年安置失业人员就业1924人,但城镇就业矛盾仍然较突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63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3.6%,

注:1、本公报国内生产总值、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人口数据为公安人口年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