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长宁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6 宜宾市长宁县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在旅发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劲推动下,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累计完成投资额16.15亿元,增长49.1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1.32亿元,增长54.9%;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33亿元,增长30.3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0.96亿元,增长41.64%。从三次产业投资完成情况看,一产业完成投资4960万元。二产业完成投资3.35亿元,三产业完成投资10.78亿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率达57.45%,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第三产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投资的快速增长。

五、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2006年全县消费在旅游、购房、住房、餐饮、通讯、教育等消费热点的带动下,社会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38亿元,增长15.4%。其中:县以上消费8.29亿元,增长15.69%;县以下消费6.09亿元,增长15.02%。从消费行业上看:批发零售贸易完成零售额11.41亿元,增长14.38%;餐饮业完成零售额2.97亿元,增长19.5%。从经济类型上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0.93亿元,下降25.14%;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0.37亿元,下降26.35%;私营及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1.34亿元,增长23.14%;其它经济实现零售额1.74亿元,增长15.57%。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06年全县共累计签订招商项目12个,实际到位资金8.78亿元,同比增长14.31%。从资金来源渠道上看,省外资金2.41亿元,占全部资金的34.19%;市外省内资金4.39亿元,占全部资金62.2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6年全县省、市、县干道以上公路通车里程346公里,其中,县以上干道230公里,乡道116公里。通公路行政村269个,实现村村通公路。全县村道和机耕道通车总里程1400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337万吨,增长22.5%;货运周转量15850万吨/公里,增长15.3%;完成客运量1180万人次,增长21.4%;客运周转量34330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7.7%。年末全县实有营运性车辆654辆,其中:载客汽车191辆,载货汽车236辆,农用汽车227辆。

邮电通讯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收入7202万元,增长2.94%。其中:电信业务收入2231万元,同比下降22.10%;移动业务收入完成3313万元,增长27.42%;联通业务收入955万元,增长13.69%;邮政业务收入703万元,增长1.59%。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44527户(含小灵通)。其中:城市9832户,农村25341户。移动电话用户70537户(其中移动公司51785户,联通公司18152户)。全县每千人拥有固定电话数量由2005年的109部降至2006年的100户,净减10部。每千人拥有移动电话数量由2005年的129部上升至2006年的161部,净增32部。年末全县实有互联网用户数4032户,增长24.14%。

旅游事业全面发展,消费水平不断攀升。在旅发大会的推动下,全年累计接待旅客93.0万人次,增长9.4%。其中:国际旅游者1270人次,增长38.0%;港澳台旅游者4550人次,增长10.27%。实现旅游总收入7.51亿元,增长34.0%。年末全县实有旅游宾馆、饭店50个,其中,星级宾馆饭店8个,宾馆饭店床位数11000床,其中,星级宾馆2000床。旅游人次日人均消费水平908元,增加61元,增长6.8%。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2006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3521万元,同比增长28.21万元,其中: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072万元,同比增长14.43%;实现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5416万元,同比增长15.78%。全县预算内财政总支出30795万元,同比增长15.87%。在支出构成中:农业、科技、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的投入增幅较快。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实现16.0亿元,增长19.4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99亿元,增长16.9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23亿元,同比增长7.67%。其中:短期贷款7.38亿元,增长18.98%;中长期贷款1.90亿元,下降31.42%。全年金融机构现金业务收入减去现金业务支出后,累计货币净投放4.83亿元,增长10.89%。

保险业务继续扩大。年末全县共有保险机构7家。全年保费总收入4810万元,增长29.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基础教育稳定发展,素质教育继续提高。2006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86所。其中:高中4所、初中21所、小学161所,比上年减少10所,下降5.1%,学校在校生人数64670人,增长5.44%。其中:高中在校生人数7232人,增长39.02%;初中在校生人数19963人,增长10.11%;小学在校生人数37475人,下降1.38%。年末全县专职教师总数2619人,增长0.08%。其中:高中教师361人,初中教师883人,小学教师1357人,全县教育经费累计支出6115万元,增长3.36%。

继续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以创新为主题的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服务“三农”取得实效,以“粮食丰产”和“星火富民”两大工程统揽农村科技工作,全县共推广和实施优良农业品种达数万亩,推广和选育引进新品种达15项。科技培训2000人次,科技指导5万人次。新起三个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新型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均取得重大进展。继续开通实施免费农业科技110热线电话,积极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村专业户、特色户、贫困户提供更广泛、更实在的科技服务。

九、文化、卫生、体育、档案

文化事业和谐发展。县文化综合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充分发挥了文体中心功能,坚持送文化下乡,极大活跃了基层文化活动。广场周末文艺晚会巩固和提升了省级先进文化县成果。年末全县拥有文化艺术表演团2个,文化图书馆3个,博物馆2个。以老年秧歌队为代表的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蓬勃发展。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电视综合覆盖率稳步提高,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有序推进,年末全县共有有线和无线广播电视台20个。转播和自办电视节目32套,有线电视用户数达20100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0%。

档案工作稳步推进。年末全县拥有综合档案馆1个,269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和完善了档案管理,实藏档案资料27533件,其中向社会开放档案14111件。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两大体系建设继续加快。县、乡(镇)、村三级防保网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复查工作通过省、市联合检查通过。新农合工作进展顺利。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33个,其中医院26个,床位506床。卫生技术人员726人,其中执业医生367人。县级疾病防控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26人。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7人。县城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卫生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