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苍溪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6 广元市苍溪县统计局

六、国内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继续平稳运行。全年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767万元,比上年增长4.1%,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3.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3725万元,  增长4.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 31951万元,增长3.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7036万元,增长1.5%;集体经济5745万元,增长15.5%;个体私营经济28188万元,增长3.2%;股份制经济 3491万元,增长10.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9683万元,增长4.1%;餐饮业零售额4357万元,增长15.4%。集贸市场成交活跃,全年商品成交额达到28036万元,比上年增长11.9%。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基本稳定。2001年,财政总收入10564万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297万元,增长2.2%;上划省级财政1234万元,增长6.7%;上划中央两税1725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基金收入1308万元,下降4.1%;财政支出20494万元,增长23.4%,实现了收支平衡。金融形势继续保持稳定态势。2001年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146764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各项贷款余额146369万元,增长2.0%;其中:短期贷款119291万元,增长8.0%;中长期贷款26045万元,下降18.7%;金融机构现金收入 462744万元,增长25.2%;现金支出477506万元,增长22.9%。全年净投放货币14762万元,下降21.5%。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98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财产保费收入580万元,增长9.2%;人身保费收入1400万元,增长33%。全年处理各种赔案支付额633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金额320万元,人保险赔款金额313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面积推广水旱免耕连作和水稻旱育抛秧等农业实用技术,加快新品种的造育、引进、推广,加快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的步伐,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基”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707所,有在校学生11.2万人,有教职工26667人。全县2001年向大专院校输送新生1588人,比上年增加304人,增长23.7%;上线率达62.7%,提高了2.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全市第一位。基础教育继续加强,“两基”工作得到巩固和提高。全县完成小学生招生11381人,普通中学招生16717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51人;年末小学在校学生67037人;普通中学44415人;中等专业学校438人。初等义务教育入学率、完成率、毕业率分别达到99.94%、99.7%和99.93%;中等义务教育入学率、完成率、毕业率分别达到96.94%、96.63%和98.75%,继续保持了省定标准。幼儿入园率达到70.6%。成人教育稳定发展,扫盲工作继续取得新成就。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收学生684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员2707人,毕业学生159人。举办各种长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班918期,培训青壮年农民9.77万人次,培训在岗职工800余人次,农村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3%以下,脱盲学员巩固率达到96%以上,乡镇成人学校办学面达到100%,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达到90%以上。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教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年新、扩、改建校舍5万多平方米。为各类学校配备各种教学设备设施价值450多万元。

九、文化与卫生

文化广播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共有各类图书室、图书馆、图书角7000多个,藏书量550多万册。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4387户;完成了城区电视网络改造,发展城区有线电视零散户1113户,实现了城区电视网络可寻址微机管理,城区用户可寻址改造完成3500户。完成了广播电视光纤节目传送,新增有线电视节目5套。全年完成广播电视自办节目组稿7802件,摄制电视专题片15部。完成电视播出时间19.1万小时;完成广播播出时间5694小时。城乡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有卫生机构102个,床位1318张,卫生技术人员1995人。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得到发展。全县法定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为179.76/10万,远远低于控制指标。儿童计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为93.33%;甲状腺肿大率从去年的7.42%下降到6.27%;地方病患病率从去年的0.51%下降到0.44%。加强了灭疟后管工作,全县25个血检站共完成“四热”病人血片镜检疟原虫 7747人份;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17/10万、  21.1%,新生接生率为95%。全县甲级病历书写合格率二级医院达92%,乡镇(中心)卫生院达75%;达国家乡镇卫生院乙等标准以上医疗机构巩固率为100%。

十、计划生育和人口

计划生育继续坚持“三为主”、贯彻落实“三结合”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到2001年末,全县总人口76.67万人,净增0.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6万元,净增0.34万人;农业人口67.21万元,减0.3万人。全年出生人数4236人,出生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计划生育率达98.23%,连续三年实现了人口负增长。

十一、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1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8898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年平均工资8185元,增长2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4元,比上年减少144元。居民储蓄进一步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9267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6363万元,增长9.7%;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2904万元,增长19.1%。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房改造和小康农居建设步伐力度加快。2001年,城镇新建住宅面积18.5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4%;农村新建住宅面积37.63万平方米,增长16.9%。继续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的方针,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加。2001年新增城市绿化地3000平方米;新植、更换街道树850株;新安装下水管道1500米;继续保持了城区垃圾清收、清运,无害化处理均达到100%。加强了嘉陵江、东河的水质监测。

注:1、本公报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

3、总人口数由公安部门提供;出生、死亡人口数由计生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