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剑阁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六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突出产业培育、旅游开发和城市建设;克难制胜,取得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第一部分经济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 一、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增加3.16亿元。据初步统计,全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258363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加快1.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9382万元、52825万元和96156万元,分别增长4.3%、38.7%和11.9%;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46.4:16.6:37.0调整为2006年的42.3:20.4:37.3,一产业受旱灾和畜禽产品价格回落,比重较2005年下降4.1个百分点,二产业主要受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比重提高3.8个百分点,三产业提高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5.6%、50.0%和34.4%,分别拉动GDP增长2.0、6.4和4.5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4531元,增加583元,增长13.7%。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8032元/人,比上年增长11.7%。 民营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12236万元,增长15.2%;民营经济所占比重达到43.4%,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为37830万元、30238万元和44168万元,分别增长7.5%、36.0%和11.2%,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33.7:26.9:39.4。受税基调高等影响,民营经济贡献税金2270万元,减少3.57%;占全县税收的39.67%,下降0.76个百分点。当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640户、53户,年末累计分别达到10758户和257户,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3440人和4461人。 财政收入继续增加全县实现财政收入8826万元,增长29.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363万元,增长12.1%;上划中央两税2103万元,下降11.6%;上划省级收入1020万元,下降10.2%;基金收入2340万元,增长6.77倍。财政支出54722万元,增长35.3%。收支缺口继续扩大,今年达到83.9%,较上年缩小0.3个百分点。 二、农业 二○○六年,县委、县政府突出畜牧、林业、烤烟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克服局部地区旱灾影响的情况下,农业经济得以稳步发展。全年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189974万元,增长4.6%。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90168万元、5000万元、90101万元、2498万元、2207万元,分别增长-3.3%、4.4%、11.8%、28.5%、12.5%。 受旱灾影响农业生产下降。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6.47万亩,增加1.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3.74万亩,减少5.5%。全年粮食产量40.01万吨,减产2.6%;中药材产量5050吨,减产27.9%;油料产量7.77万吨,减产5.3%;烟叶产量5095吨,增产39.6%;水果产量3.24万吨,增产32.1%。 林业生产稳定增长,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当年造林393公顷,其中:用材林377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0666公顷,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000公顷。 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县肉猪出栏97.05万头,增长13.3%;家禽出栏1376.58万只,增长14.7%;肉羊出栏45.53万只,增长14.7%;牛出栏3.1万头,家兔出栏10.81万只。肉类总产量为9.44万吨,增长13.2%,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达到7.71万吨,增长12.9%。禽蛋产量0.85万吨,增长0.7%;蚕茧产量150吨,增长下降13.3%。 渔业增产。全年养殖水面达到2050公顷,水产品产量5010吨,增长14.3%。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全年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197万元,新扩建和整治各类水利工程3779处,增加54.6%,其中:整治病险水库18座,新建山平塘3口,新修石河堰1道,修复塘堰1765处,新建微水池2012口,建标准防渗渠80公里,渠系配套3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1万亩,年末实际有效灌溉面积达38.97万亩。当年解决人饮水2.6万人、牲畜饮水2.9万头,新增堤防达标长度0.8公里。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6年末,农机总动力36.16万千瓦,增长19.1%;拥有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765台,增长2.2%;联合收割机320台,增长92.8%;耕整机2.15万台,增长52.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3.02万吨,持平;农村用电量3847万千瓦小时,增长6.0%;农药使用量为932吨,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强劲发展。全年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1976万元,增长86.3%。全部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10.43亿元,增长47.7%;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01亿元,增长36.1%;占GDP的比重为11.6%,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17家,新增4户,完成现价产值53982万元,增长67.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3577万元,增长51.7%,利润总额422万元,增长24.4%,实现利税1328万元,增长14.8%;增加值13844万元,增长57.0%。规模以下工业完成现价产值5.03亿元,增长31.3%;增加值14397万元,增长19.8%。 主要工业产品快速增长水泥7.92万吨,增长62.0%;原煤14.36万吨,增长43.6%;发电量8910万千瓦小时,增长41.4%;农用磷肥11307吨,增长81.4%;白酒3799千升,增长18.5%;食用植物油18859吨,增长8.6%。 全县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2866万元,实现增加值4297万元,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3.8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全县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0个,投资总额10.24亿元;到位资金5.06亿元,增长13.5%。当年新引进项目46个,投资总额8.99亿元;到位资金3.99亿元,增长12.1%。当年引进投资上千万元的项目达到19个,增加3个:其中投资1000--4999万元项目13个,增加4个;5000--9999万元项目3个,减少1个;超亿元项目3个,持平。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541万元,增长33.4%。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79630万元,增长1.41倍;50--499万元项目完成投资额7149万元,下降78.4%;农户投资29262万元,增长20.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9921万元,增长43.3%;更新改造投资11976万元,增长86.3%;房地产开发投资8500万元,增长1.99倍。 全县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新增固定资产82524万元。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年原煤开采3.0万吨,年生产中成药500吨,年生产白酒0.15万吨;改建公路303公里,医院病床200张,城市道路扩建长度9.1公里、面积31.1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