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剑阁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6 广元市剑阁县统计局

五、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

交通运输邮政业发展快全年交通运输邮政业增加值1.31亿元,增长12.7%。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三线一桥”(“三线”即G108线、S302线、剑苍路,“一桥”即柘坝大桥)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17万元,其中全长29.4公里的国道108线剑门关至普安段和全长54.3公里的剑苍路已竣工通车。全年改造通乡公路195公里,改造通村公路222公里。交通运输运营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货运量581万吨,增长17.1%,货物周转量37247万吨公里,增长16.3%;完成客运量451万人,增长6.6%,

旅客周转量22392万人公里,增长5.9%。由于邮政储蓄发展快,全年邮政业务总量达到1138万元,增长20.8%。

信息传输业发展较快全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5967万元,增长12.1%。通信业务收入8261万元,增长13.4%;全县电话机(座机)拥有量达到67404部,增长38.0%,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10.1部/百人,增加2.8部;城乡私人住宅电话60373部,增长41.1%。移动电话(含小灵通)新增21474部,达到114465部,增长23.1%;其中小灵通8039户,增长13.5%;全县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7.1部/百人,增加3.2部。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142户,增长52.5%。

六、国内贸易、旅游业

城乡市场活力增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7亿元,增长15.0%,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3.0%;分城乡看,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24亿元,增长14.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63亿元,增长15.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0.27亿元,下降7.8%;集体经济0.75亿元,增长4.3%;个体私营经济5.81亿元,增长16.8%;其它经济3.03亿元,增长16.9%。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全年各旅游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55.3万人次,增长74.4%,实现旅游门票收入836.6万元,增长50.8%。成功创建翠云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剑门关景区开发取得新进展。108国道隧道工程已开工,完成了剑门关污水处理工程,已完成剑门关古镇和景区南北大门的设计,开展了新关楼的设计工作。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突出特色,重点打造了剑门关仙峰观茶山乡村旅游片、普安镇唐家坪农家乐旅游片、城北镇新华村周末休闲旅游片和剑门关景区108国道沿线民俗旅游片。对景区的管理、宣传和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加大。年内开通了翠云廊旅游网站,制作了《崔巍剑阁》光碟等,请中央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对翠云廊进行拍摄报道;全年全县无一例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实现了旅游的零投诉;全年举办旅游从业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230人,旅游行风有较大提高。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形势稳定全县各类存款余额24.96亿元,净增3.88亿元,增长18.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43亿元,净增3.41亿元,增长17.9%。各类贷款余额12.41亿元,增长1.4%;其中,不良贷款3.87亿元,下降4.5%,占贷款总额的31.2%,下降2.8个百分点。银行现金收入29.12亿元,下降43.8%;现金支出31.15亿元,下降41.3%;货币净投放2.03亿元,增长65.1%。全年金融机构经营利润3793万元,增长109.1%。

保险市场不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3968万元,增长26.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44万元,增长16.7%;人身险保费收入3124万元,增长28.8%。各类赔款750万元,下降11.0%,人身险满期给付79万元,下降77.9%。

八、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继续加大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规范工作力度全年工商系统共查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87件,量查处结案率达98.4%;对食品市场检查力度加大,取缔无证经营户146户,查办案件82件,没收变质食品1498公斤、货值近3万元,没收假冒劣质饮料食品1.1万多瓶(袋);“三农”物资打假制假工作卓有成效,全年共检查经营户512户,取缔无证经营户13户,没收不合格化肥56吨、农药1202瓶,假冒或不合格种子74公斤;全年还取缔无证经营的砖厂1户、旅游经营户12户和运输经营户31户,查处无证经营采砂船5户,责令停播电视广告3条,收缴各类违章违法广告1.1万多份。全年农业系统共检查农资产品违法行为108起,立案查处15件,取缔无证摊点12个,暴光劣质农资产品100个,责令限改93起,没收违法所得6.6万元,处罚款3.1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7.5万元。全年林业系统共办理行政案件25件,刑事案件4件,查处违法犯罪人员31人。全年质检系统共检查日用品生产经销企业70多家,检查各类产(商)品50多批次,抽检样品10余个;共检查施工单位16家、塑钢门窗加工个体户6家、家具生产经销企业13家,抽查机砖20批次,立案查处案件7件,查处一批未经强制认证的电线、货值20余万元,捣毁一“地条钢坯”窝点、货物17吨;在农资专项打假行动中,抽检化肥16批次,查获不合格磷肥80余吨,计量不足化肥1000余吨,伪造生产许可农机32台。全年药监系统共查处药品违法案件20件,责令整改14起,取缔无证经营药店3家,上缴罚没收入3万余元;检查食品生产、经营户10762家,立案查处110家,没收价值6万余元食品,罚款38.6万元,取缔无证经营113家,涉案金额55.9万元。县环保局共办理涉及水等各类环境污染投诉案件36件。

诚信建设成效明显县农村信用联社大力开展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工程”工作,年内有3乡镇30个村符合信用标准,被县人民政府命名为“信用乡镇、信用村”。农行系统评定A级信用单位5家,B级和C级信用单位184家。工行系统评定AAA级信用单位1家,AA级信用单位1家。工商系统认真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今年有22家企业被确定为2006年度“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其中市级1家。

第二部分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 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整合教育资源,适时调整学校布局。二○○六年学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小学校52所、51所(150个教学点),共减少63所(点),建成全寄宿制中小学校12所;职中2所,成人中专1所。在校学生总人数105707人,减少6.7%,其中:小学56868人,减少34人,中学45966人,减少13.7%。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6975人,减少22.4%。全县共有专任教师4582人,减少21.6%。其中:社会办学校23所(点),减少25所;在校学生1838人,减少63.8%。全县学校有校舍建筑面积72.16万平方米,增加1.3%;拥有计算机4018台。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幼儿入园率68.5%,提高1.3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小学生毕业率为99.9%,初中毕业率99.1%,提高2.1个百分点;高中升学率90.1%。全年考入普通高校(含职教类)1945人,减少20.4%;录取率46.6%,下降15.9个百分点;其中重点本科上线141人,增加39.6%。全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41人,减少52.8%;毕业65人,持平,累计毕业89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