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三台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丘区试点为契机,认真贯彻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富县“道路,努力推进重点投资项目建设,富民进程取得新进展,物价调控收到新成效,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3.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8.6%。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7.20亿元,比上年增长5.8%;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1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9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1.71亿元,比上年增长9.4%。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3:23:34,呈一、三、二的结构。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5288元。 物价总水平略有上涨。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4,比上年上涨0.4%,涨幅比上年回落4.6个百分点。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104.6,比上年上涨4.6%。工业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类价格指数为102.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3.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发展速度不快,运行质量不高,发展相对滞后;二是三次产业结构不佳,传统农业比重过大;三是工业总量不大,效益不好,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偏小;四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小,特别是工业技改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六是银行存贷差持续扩大。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定发展。随着各级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到位,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明显上升,农业产业化进程顺利,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了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农业产值19.36亿元,增长3.1%;林业产值1.76亿元,增长10.0%;牧业产值20.39亿元,增长16.6%;渔业产值1.69亿元,增长49.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3亿元,增长5.0%。农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为28.1%,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 农作物产量稳定增长。2005年,由于粮食市场行情看好,风调雨顺,粮食生产出现了面积增加、品质提高、效益看好的可喜局面,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品名 总产量(万吨) 比上年±% 粮食总产 69.01 -1.5 小春粮食 20.42 5.6 小麦 17.84 7.8 大春粮食 48.59 -4.3 稻谷 20.63 -8.6 油料总产 9.47 1.2 油菜籽 6.60 1.1 花生 2.87 1.3 棉花 0.09 -40.0 园林水果 0.82 -8.0 蔬菜 28.49 5.0 麦冬 0.44 1.7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716公顷,其中退耕还林1000公顷,荒山造林1000公顷,全县林业用地面积79786公顷,森林覆盖率28.6%,全年收获油桐籽1258吨,棕片610吨,核桃1271吨。 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的发展克服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影响,结构不断优化,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如下: 品名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 生猪出栏 万头 160.26 10.5 牛出栏 万头 5.31 17.4 羊出栏 万只 27.70 13.8 家禽 万只 1727 15.7 兔出栏 万只 177 14.5 肉类总产 万吨 14.21 11.9 禽蛋产量 万吨 3.70 4.7 牛奶 吨 2001 9.6 蚕茧 吨 4046 -5.7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渔业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合理调整水产品品种结构,促进了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50万吨,比上年增长15.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实有水利工程9712处,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61984万立方米,年末实有耕地面积77911公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6556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41340公顷;年末拥有农机总动力27.29万千瓦。 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年末农村从业人员75.84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44.16万人,比上年增长1.8%;从事二、三产业31.68万人,比上年增长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产值快速增长。2005年,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企业改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善企业投资软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达到54户,比上年新增11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6.06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实现工业增加值4.89亿元,比上年增长26.3%。规模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19.6%,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 产销衔接良好。实现销售产值14.84亿元,比上年增长31.1%,产销率92.4%。 轻工业占主导地位。实现轻工业产值10.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0%;重工业产值5.92亿元,比上年增长37.3%;轻、重工业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63.2%和36.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品名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 生丝 吨 425 -14.8 丝织品 万米 283 -16.3 机制纸及纸板 吨 8559 2.4 饲料 吨 16986 -1.4 食用植物油 吨 8415 28.5 纱 吨 13630 8.7 布 万米 3422 3.6 印染布 万米 1942 73.9 发电量 万度 46584 9.0 黄磷 吨 2501 -22.0 纯氮肥 吨 5031 -2.3 合成氨 吨 9910 29.2 车圈 万只 136 -28.0 五硫化二磷 吨 4613 -20.3 鲜冻猪肉 吨 5508 217.5 泵 台 20380 36.8 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7.7%。54户企业中,亏损企业16户,亏损面达29.6%,亏损企业亏损额1732万元,比上年增长23.2%;盈利企业38户,盈利企业盈利额4247万元,比上年增长26.4%;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2515万元,比上年增长28.8%。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98.74,比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能耗降低。万元产值综合能耗1.04吨/万元,比上年下降15.5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资质等级三级以上建筑企业20户,建筑业从业人员12709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0亿元,比上年减少7.4%,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31亿元,比上年增长9.9%;房屋施工面积90.1万平方米。建筑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0%,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