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绵竹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6 德阳市绵竹市统计局

工业园区建设。我市的工业园区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新市化工园区5.1公里工业大道竣工,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园区环境进一步优化。剑南春科工园区控制性规划已经完成,配套设施正逐步到位。全市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已经达到29家。

三、产业经济

农业经济。在继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市一产业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095万元,增长7.01%,实现农业增加值116646万元,增长5.0%。其中,种植业产值85572万元,同比增长6.63%;林业产值5610万元,同比增长8.93%;畜牧业产值91168万元,同比增长7.05%;渔业产值4750万元,同比增长12.03%。种植业和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分别为43.86%和46.72%。

农作物播种面积68.37万亩,比上年下降1.56

%;全年粮食产量28.77万吨,粮食亩产420.7公斤,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2公斤。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详见表1)。全年有效灌溉面积41.10万亩,增加700亩。农业机械总动力20万千瓦。机耕作业面积84.62万亩,机播作业面积18.97万亩,机收作业面积22.45万亩,机械排灌作业面积86.17万亩,机械植保作业面积70.96万亩。

工业经济:以东方汽轮机厂和剑南春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工业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完成10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75.2亿元,县属规模以上57.9亿元;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实现34.9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98亿元,比上年增长23.78%。东方汽轮厂和剑南春集团公司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15.27

亿元、17.3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3.05%、16.85%。

工业产销衔接基本正常,企业运营状况良好。全市83家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64%;实现利润5.55亿元,比上年增长31.41%,实现利税总额1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7%,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5.78%,比上年提高6.6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58%,比上年略有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51294元/人,比上年提高12913元。

工业产品结构继续得到调整,全年投入更新改造投资44828万元,用于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建工程,增强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剑南春集团公司成功完成了产品、市场结构的调整并于本年底顺利完成了改制,从而使国有资本顺利地从经营性领域通出。剑南春晟博科技公司计算机主板、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填补了我市IT产业的空白,2003年内,共生产计算机主机690台,主板8365个。随着龙蟒集团公司钛白粉工程

、永龙生物公司高科技农药S一诱抗素的应用推广和黄磷公司维生素H提炼等工程项目的竣工投产,我市磷化工行业开始由过去的“傻、大、笨”的低附加值产品结构向精细的高附加值产品结构转化,我市的磷矿资源的开采开始向可持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转变。

外向型企业发展稳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出口产品交货值实现4.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出口产品在结构上由过去的主要以氢钙产品出口发展为多种产品出口并存的格局。本年机械设备出口较同期增长了44.7%,成品制品衣出口较同期增长15.9%,白酒出口较同期增长54.6%。

我市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幅较大,白酒、水泥、磷酸氢钙等分别增长了19.77%、42.71%、29.63%。(详见表2)

建筑业: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7亿元,同比增长7.0%。全市有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24个,实现建筑业产值36538万元,同比增长23.86%;利润324万元,同比增长179.31%;利税合计1196万元,同比增长17.48%;全年建筑施工面积68.3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0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5.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32万平方米。

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全年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57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8535万元,同比增长14.06%。年内,我市年画节、梨花节、赏果节和商交会等大型经贸活动的举行有力地拉动我市消费市场,此几项活动就使得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1.15亿元,拉动消费7.3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和职工工资的增加以及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开发沿山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举措都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消费品市场的繁荣。

个体私营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及餐饮业快速发展。年末私营企业631户,从业人员8908人,注册资金59970万元,个体工商户10084户,从业人员17445人,注册资金8852万元。全年个体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市消费品零售额的84.29%。

房地产开发业。随着绵竹新城开发规划的初步形成,我市房地产行业又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200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9993万元,比去年增长60.91%,先后建成了天河憩园、天河馨园、恒丰商住楼、福地苑商住楼和墨池街商住楼等居民住宅小区。全市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21家,其中:资质等级三级的企业9家,四级的企业3家。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12.5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2921万元。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28150万元,比上年增长7.2%。

全年营业性客运量454万人,营业性旅客周转量10700万人公里;全年营业性货运量383万吨,营运性货运周转量8774万吨公里。全市共有营业性车辆2520辆,其中:客车322辆(含出租车150辆),货车2198辆。全市现有公路486公里,其中:一级公路64公里,二级公路98公里,三级公路133公里,四级公路181公里,等外路10公里,好路率为98%。

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总收入9710万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104216户(含小灵通20202户),比上年增加19859户,其中:城市49428户,农村54788户;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含移动、联通)共71375,比上年增加10220户,增长16.61%。全市每百人拥有电话34.26部,比上年增加5部。

金融保险业。存款余额继续增加,贷款余额有所下降。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4002万元,比年初增长54.7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1216万元,比年初下降6.81%。贷款结构继续改善,短期贷款中农业贷款余额47043万元,工业贷款余额36967万元,商业贷款余额23608万元,乡镇企业贷款余额45694万元。

全年保费收入实现8965万元,比上年下降1.9%,全年支付各类赔偿款3307万元,比上年增长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