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和税收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58396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县地方财政收入5339万元,增长31.3%。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4493万元,增长22%,基金收入846万元,增长120.9%。 税收收入增幅较大。2006年,全县税务部门组织的地方收入3007万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 增值税增长10%;营业税增长52.3%;个人所得税增长26.9%;房产税增长17.5%,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37.7%。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环境明显改善,信贷总量稳步增长。200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2987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9.3%。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46932万元,比上年末增长73.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8877万元,增长21.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1339万元,比上年末下降6.2%。其中,短期贷款40629万元,比上年末下降18.4%;长期贷款余额30710万元,增长21.5%。邮政储蓄存款48145万元,增长31.9%。 保险业务不断扩大。2006年,全县保费收入1280万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财产保险收入380万元,比上年下降5%;人寿保险收入900万元,与上年持平;全县各项赔款和付绘金额230万元,比上年下降13.2%,其中,财产保险赔付180万元,下降21.7%;人寿保赔付50万元,增长42.8%。 (九)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经济增长带给人民受惠。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城镇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逐步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制度,使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2006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年劳动报酬13122元,比上年增长14.6%;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13417元,增长13.7%;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672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813元,增长8.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8.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9.3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2.83平方米。 二、社会发展 (一)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规模扩大,就业岗位继续增加。2006年末,全县在岗职工人数16201人,比上年增长0.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04人,比上年增长13.9%,再就业人数457人,增长39.3%。城镇登记失业率3.29‰。 (二)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2006年,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9301 人,比上年增长27.6%;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03人,增长71.6%;全县初中在校学生29714人,增长2%,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4%;全县小学在校学生31939,下降2.9%,适教儿童入学率达99.9%;全县幼儿在园人数16590人,增长55.6%。职业技术培训 16590人。 (三)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县有歌舞团1个,文艺队5支,文化馆1个,文化站11个,文化室184间,图书馆1个,图书室184间,电影院1间,电影队6个,档案馆1个,档案室160间。县示范农村电影队荣获国家文化部“送电影下乡优秀农村电影放映队”称号,县文体局荣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先进单位”称号。全县有60人参加世界、全国、全省运动会,获世界、国家、省级金牌16枚、银牌9枚、铜牌7枚。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建全。2006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2个(含镇卫生院),病床位488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26人,其中,执业医师206人、执业助理医师69人、中医药剂49人、检验40人、注册护士238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23人。2006年末,农民就医条件日益改善,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30.91万人,参合率为21.7%。全县改水(自来水)受益人口129500人,受益率达35%,农村改厕38067户,占农村总户数的51.8%。 (四)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2006年,全县共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不含离退休人员)10628人,比上年增长2.6%;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含退休人员)17182人,增长3.6%;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208人,增长2.4%;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 20个。 四、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 人口再生产步入良性轨道,人口控制取得较好成效。2006年末,全县户籍人口为493248人,比上年增加3647人。根据人口抽查、公安局和人口与计生局年报综合评估,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3.29‰,人口死亡率为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9%,比上年降低0.1个千分点。 (二)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继续加大,文明生态村建设取得新进展。2006年,全县造林面积65948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6095亩,更新造林面积6967亩,森林覆盖率达62.8%,尖峰岭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 100%,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为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15%。2006年末,全县共有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4139公顷。其中,国家级自区保护区面积 5871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327公顷,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81公顷。 (三)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取得新成绩。2006年,全县推广新技术、新成果7项,开发和应用新产品10个,切实抓好科技下乡 26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89期,培训农民骨干11507人。全县各镇设立科学服务站11个,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110”指挥中心,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问题。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产值均不含农垦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