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5 乐东县统计局

乐东县统计局

2007年3月10日

2006年,乐东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积极稳妥推进“一县三地”的产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做大做强沿海,快速发展山区,促进区域间良性互动”的经济发展思路,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全县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物价稳定的良好运行态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取得了新的成效,城乡居民从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二是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大的改变,现代农业水平仍然较低;三是资源优势尚未形成经济优势,投资和发展的软环境亟待改善;四是“三低一小”问题仍然突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五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得到根本转变,城乡居民收入仍然较低。

一、经济发展

(一)经济总量

整体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联审评估认定,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GDP)24741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增速提高3.4个百分点,增幅首次提升到两位数,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090万元,增长14.3%,增速提高5.5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增加值18171万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71152万元,增长7.9%。人均生产总值551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6%。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我县是个农业大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2006年,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2.6%,提高至63.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4.6%;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7%提高至7.3%;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0.7%下降至28.8%。从各产业内部结构看,第一产业中优势农业加快发展,瓜菜、水果、畜牧等三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共计99650万元,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5%;第二产业中的原盐、供电量等产值共计14849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7.8%,增加值7760万元,占工业增加值的85.9%,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2.4%;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其他服务业等增加值51936万元,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5.8%。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2006年,反映我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香蕉、瓜菜,不但产量增加,而且产值有了大幅度增长。香蕉产量23951吨,香蕉产值47903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7.2%和33.3%,瓜菜产量352839吨,瓜菜产值73565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6%和31.6%。香蕉和瓜菜产值共计8023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1%,香蕉和瓜菜增加值共计80238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50.8%,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2.4%。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热带高效农业发展迅速。我县加大农业发展力度,重点以香蕉为主的热带水果、反季节瓜菜、民营橡胶等种植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县三大支柱产业,农村和农业经济加快发展。2006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2928万元,农业增加值15809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增速提高5.5个百分点。在农业内部、瓜菜、水果、畜牧业、渔业等优势农业持续较快发展,成为我县农业经济较快增长的主导力量。全年水果产量26815吨,比上年增长25.2%,其中,香蕉产量239514吨,增长27.2%,瓜菜产量35289吨,增长10.6%;水产品产量40006吨,增长6.7%。农业经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得到显著提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明显增长,部分产品增幅较大.2006年,我县工业紧紧围绕“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这条主线,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积极寻找适合我县工业发展的途径,积极招商引资,有效地推动了我县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全年工业总产值21893万元,工业增加值903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18.8%和17.7%。对第二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3.4%。其中,原盐产值4715万元,供电业产值10134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0.2%和37.8%,原盐增加值3412万元,供电业增加值4348万元。原盐和供电业增加值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6.7%,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增幅较大。

建筑业稳定发展。2006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913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回升。2006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1000万元,增长26.6%。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加强。2006年,我县在继续实施九所新区基础建设的同时,加快以抱由城区为主的小城镇建设步伐,重点着手改造抱由城区临街破旧楼房建筑,改造吉祥路、乐富路、乐强路、卫生路等县城主街道,安装城区新式路灯和灯式招商广告箱,县委、县政府等办公楼的装修,中小学教学楼、教师和学生宿舍楼,以及自来水公司和抱伦金矿扩建、县城电网改造、望楼河防洪堤、青梅沟水库溢洪道、钼矿、南流公路、富光电站、保定水电站等工程建设,共36项,共计投资21345万元。

(五)消费市场与物价

城乡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77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851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2626万元,增长12.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零售额49068万元,比上年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440万元,增长6.4%,其他行业零售额969万元,增长7.4%。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共计20163万元,比上年增长9.2%。

市场物价保持相对稳定。2006年,我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稳定增长。全县交通运输周转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6年,货物运输周转量3479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5%;旅客运输周转量31960万人/公里,增长4.8%。

邮电业务较快增长。2006年,全县邮电业务量951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邮政业务量1482万元,增长17.3%,电信业务量8028万元,增长10.3%。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50900户,比上年18.7%,其中,市内电话用户7738户,增长3.2%,农村电话用户43162户,增长21.9%,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10.3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3000户,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6.7部。全县小灵通9398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