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9300万元,比上年增长46.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6879万元,增长52.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421万元,增长14.5%。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297万元,增长26.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666万元,增长223.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7337万元,增长150.1%。全年施工项目55个,比上年增加1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7个。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42143万元,比上年增长40.0%,资金到位率为103.0%。 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2008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共完成投资33143万元,比上年增长94.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4.3%。其中:六弓田洋整治完成投资704万元; 七仙热水工程完成投资500万元;县城供应水工程完成投资3200万元; 经济适用房完成投资2347万元;教育工程完成投资1809万元;华达房地产完成投资2500万元;闽庄园房地产完成投资8000万元; 天康房地产完成投资1700万元;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完成投资2985万元;康乐二期仙女湖完成投资1150万元;七仙瑶池度假村完成投资2848万元;钼矿勘探工程完成投资3300万元;瓜菜藏冷冻工程完成投资2100万元。一批工业、旅游房地产等项目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2008年,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4346万元,增长2.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200万元,增长39.7%。房屋施工面积137818平方米,增长37.0%;房屋竣工面积62000平方米,下降7.8%;房屋销售面积78000平方米,增长17.7%。 民间投资日趋活跃。2008年,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债券投资14921万元,占37.9%;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为24379万元,占62.1%,民间投资占据主导地位。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15.7:11.1:73.2调整为5.8:24.6:69.6,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不断加大,水利和公共服务行业增长29.8%、教育投资增长57.3、旅游业增长54.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56万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574万元,增长19.1%,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5.1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349万元,增长35.0%,拉动零售总额增长6.3个百分点。 城乡市场全面繁荣。2008年,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404万元,比上年增长24.1%,增幅提高6.8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2352万元,增长20.3%,提高5.9个百分点。 六、交通运输、邮政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较快发展。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488万元,比上年增长1.0%。 全年公路完成客运量437万人次,增长1.2%;完成货运量9538万吨,与上年持平。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2908万元,增长15.4%。其中邮政1268万元,增长19.7%;电信1640万元,增长12.3%。年末达到17435户。其中城镇电话用户7279户,乡村电话用户10156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000户,年末达到33591户。年末拥有互联网用户3023户,增长33.6%。电话普及率36.6%,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20.1%。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100%。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加强旅游产品建设步伐,完成了保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打造特色互补品牌,推出了七仙岭温泉休闲度假养生、黎苗风情槟榔谷、呀喏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山地高尔夫球等具有保亭特色的旅游新产品,使“山海齐辉,蓝绿互动”更为显现,较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年接待过境旅客64.3万人次,增长56.9%;接待入境游客1.07万人次,增长43.0%;七仙岭接待过夜人数1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5%。全年旅游总收入1.07亿元,比上年增长54.4%。 七、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按照“优势招商、政策吸商、环境留商、服务感商”的原则,采取以商引商,网上招商,活动招商方式,实施大公司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强优势产业和薄弱环节招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优化投资环境,狠抓项目落实,招商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全年签订项目协议4个。其中,旅游项目3个,服务业项目1个;签订项目协议金额7.3亿元。落实投资项目13个,实际投资额2.4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2.3%。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3456万元,比年初增加15647万元,增长20.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121万元,增加10794万元,增长21.9%。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509万元,比年初减少2229万元,下降25.5%。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37.7%,短期贷款下降34.9%。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保险机构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011万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10万元,增长14.8%;寿险保费收入1701万元,下降4.4%。保险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支付和给付各项赔款206万元,增长50.3%。其中,财险赔付增长45.0%,寿险赔付增长64.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不断巩固和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增强。“两免一补”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两基”成果不断巩固和提高。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扎实推进,从乡镇迁移435名小学生到县城学校就读。全年教育支出9328万元,同比增支3273万元,增长54%。2008年,全县普通高中招生499人,高中在校生1535人,比上年增长5.4%,毕业生434人;职业学校在校生665人,比上年下降16.9%。全县初中招生2086人,在校生6359人,比上年下降5.4%,毕业生2226人。普通小学招生1499人,在校生9581人,比上年下降8.8%。适龄儿童入学率99.9%;毛入学率98.6%;适龄少年入学率83.3%;青壮年非文盲率99.3%。 科学技术投入不断增加。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全年组织各类科学技术普及培训班9期,参加人数3.3万人次;编印科技简报12期,8600多份;开展大型科普图片展28场,观看人数16000多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6种,2.9万多份。加强10个县级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指导18个乡村级科技示范点,建设200多个科技示范户,全年科学技术经费支出146万元,占财政支出比重0.71%。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建设不断加快。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新的产业特色,文化基础进一步夯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繁荣。年内完成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4个乡镇、2个行政村的农村书屋,每个农家书屋分别完成了2800多册图书和200盒VCD影碟的编排上架。组织歌舞团下乡慰问和到周边市县交流演出50场次,参加海南省“东西南北中”广场文艺汇演中荣获南部赛区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及节目创作奖。在参加建省办经济特区飞扬20周年栏目的文艺演出中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年内被国家授予全省唯一的“国家文明县城”称号。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