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5 乐东县统计局

乐东黎族自治县统计局

2004年2月10日

2003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三中全会与省三届四次会议精神及胡锦涛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一手狠抓抗击非典,一手积极发展经济,克服了非典带来的影响,同时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和经济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带动整体经济继续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经济速度与经济效益、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总体经济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三次产业全面增长。按原统计口径初步测算,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9516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390万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11325万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60446万元,增长8%。人均全县生产总值4594元,增长10.3%。

从经济增长幅度看,全县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66%,拉动经济增长6.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7.8%,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26.2%,拉动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一产业上升,第二产业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持平。即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2.8%上升到63.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6.2%下降到5.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与上年持平。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仍较突出,社会消费有效需求相对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地方财政收入总量较小,社会就业压力还很大,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我县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在稳定稻谷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瓜菜、水果、水产等热带高效农业,种养面积和产品产量协调发展,农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682万元,按现行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7%,按9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2%。

种植业总体效益明显提高。全年种植业产值115858万元,按现行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增加值6983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年稻谷产量127855吨,比上年增长1.3%;瓜菜产量286719吨,下降5.9%;糖蔗产量30429吨,下降4.8%;花生产量17052吨,下降9.5%;水果总产量177461吨,增长6.6%,其中,香蕉产量165778吨,增长6.6%,芒果产量7957吨,增长14.9%。瓜菜虽然产量下降,但是由于总体价格上扬,产值仍达47738万元,增长9.3%,香蕉等水果价格上升产值达25429万元,增长18.7%。

林业稳步发展。全年林业产值22657万元,按现行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增加值1447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5%,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3430亩。年末热带作物实有总面积192780亩,比上年增长14.9%。在主要热带作物中,橡胶产量4466吨,增长12.6%;腰果产量226吨,增长18.9%;槟榔产量5100吨,下降13.1%。

畜牧业持续发展。全年牧业产值30340万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2%,增加值1939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全年生猪出栏量151101头,比上年增长1.2%;牛出栏量25233头,增长10%;羊出栏量58632头,增长10.1%;家禽出栏量192万只,增长19.2%;畜禽总肉量16579吨,增长5.1%,其中禽肉量2819吨,增长13.7%;禽蛋产量989吨,增长10.6%。猪年末存栏量147497头,比上年增长1.2%,牛年末存栏量114322头,下降2.5%,羊年末存栏量58632头,下降9.4,家禽年末存栏量86万只,增长12.6%。

渔业持续增长。全年渔业产值28827万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3%,增加值1968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5%。全年水产品产量34097吨,比上年增长4.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6906吨,增长4%,淡水产品产量7191吨,增长8.1%;水产养殖面积37020亩,比上年增长0.9%,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3065亩,增长2.2%,淡水养殖面积23955亩,增长0.3%,水产养殖产量12046吨,增长11.3%,其中高位池养虾面积6448亩,增长4.6%,产量5250吨,增长21.9%。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86494千瓦,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86882千瓦,增长37.4%;大中型拖拉机134台,减少16台;小型拖拉机1825台,增加24台;农用载重汽车291辆,增加1辆;农用运输车1106辆,增加56辆;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6668吨,增长20.2%;农村用电量14143303千瓦时,增长104.6%;现有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216420亩,下降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499万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289万元,增长1%,规模以下工业产值4210万元,增长4.5%。工业增加值5765万元,增长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85万元,下降0.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080万元,增长6.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盐137282吨,比上年增长77.2%;食糖1221吨,下降71.7%;腰果仁5.8吨,下降34.8%;自来水263吨,增长3.1%;发电量6172万度,下降6.7%;供电量10818吨,增长3.3%;花岗石荒料8489立方米,增长25.8%;黄金230千克,下降35.2%。

建筑业增长幅度较大。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556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3915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905万元,增长24.1%;农村集体投资231万元,下降3.7%;城乡个人投资20260万元,增长20.3%;其他投资1519万元,下降68.2%。

城镇建设继续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我县继续实施九所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九所新区为龙头的小城镇建设不断推进。全年全县建设了县城至九所出口路段改造、县城印刷厂至钓鱼台宾馆路段改造,尖峰出口路、大安水库加固工程、球港海堤加固工程、冬修水利工程、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109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