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5 乐东县统计局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741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

全年全县货运量476万吨,货物周转量30405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3.5%;客运量505万人,客运周转量27862万人公里,分别增长3.6%和3.3%。

邮电业务总量5743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邮政业务量993万元,增长17.2%;电信业务量4750万元,增长28.6%。装机容量51342门,比上年下降1%。市内电话用户7635户,下降1.1%,农村电话用户34022户,增长27.8%。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8.9部,比上年增长20.3%。小灵通用户4392户,比上年增长109.5%。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社会消费市场稳中趋活。去年,我县各级党委、政府一手狠抓抗击非典,一手积极发展经济,尽力降低非典对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旅馆业的影响,消费品市场供需仍趋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769万元,比上年增长7%。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823万元,增长5.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9946万元,增长7.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快于城镇。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6773万元,增长3.9%,餐饮业零售额11825万元,增长14.2%;其他零售额3171万元,增长20%。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由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市场物价管理和监测,加上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因而商品与消费价格稳中有升,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2%,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6%,分别比上年上升0.2%和0.5%.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运行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090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5.4%,其中国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12239万元,增长17.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892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4.2%,其中国家银行贷款余额65397万元,增长0.6%;金融机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163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3.2%,其中国家银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4382万元,增长15.4%。

保险业稳步发展。到年底止,全县保险部门保险收入660万元,比上年下降15.4%。赔付及付给335万元,比上年下降20.4%,其中,人寿保险公司保险费收入310万元,下降31.1%,赔付及付给35万元,下降72.7%,人民保险公司保险费收入350万元,增长6.1%,赔付及付给305万元,增长4.1%。

八、教育、科技、文化和体育事业

教育和科技事业有新的发展。2003年/2004学年初,全县小学在校学生67077人,比上学年度下降2.2%,其中教育部门和集体办57998人,下降2.6%,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与上学年初持平;全县初中在校学生24004人,增长5.6%,适龄少年入学率达88.4%,下降4.2%,其中教育部门和集体办21658人,增长5.4%;全县高中在校学生5457人,增长4.4%,其中教育部门和集体办5457人,增长4.4%;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68人,下降21.9%;幼儿园在园人数1767人,增长0.4%,其中幼儿园入园人数1708人,增长2.2%。大专招生录取人数1617人,增长11.3%。在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开发和应用新产品,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文化馆(站)12个,文化室184个,图书馆1个,图书室184间,电影院7间,电影场(队)36个,歌舞团1个,文艺队11支,文化稽查队1支。县文化馆被评为"全国首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活动先进单位",黄流镇被评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县歌舞团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舞蹈作品《绿色家园》参加省广场文艺会演获三等奖。参加国家和省级体育比赛15人次,获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TTQ女子单打冠军(国际),国家级银牌1枚、铜牌4枚、省级金牌12枚、银牌5枚、铜牌12枚,我县被评为"全国民族体育先进单位"。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座,调频广播电台5座,镇广播电视站11个,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75座,中波广播覆盖率达98.2%,电视覆盖率达96.5%。

九、卫生和环境保护事业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3个,其中:医院(含镇卫生院)17间,病床位462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87个,其中,职业(助理)医师263人,中、西药剂人员43人,检验人员46人,护师护士196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39人。到年底累计,全县农村改水(自来水)受益人口61950人,受益率达17.2%,农村改厕32647户,占农村总户数的44.9%。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5%,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11%。全县有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319公顷,其中,国家级1个,面积5871公顷;省级1个,面积8327公顷;县级1个,面积181公顷。

十、人口、劳动和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根据人口抽查和公安、计生部门年报人口与出生人口综合评估推算,全县人口出生率由上年的16.4‰下降到15.6‰,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11.5‰下降到10.8‰。推算结果,2003年年末全县人口为469668人,(公安年报全县户籍人口为469427人),比上年末增长1%。

年末城镇从业人员17500人,其中,在岗职工165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与上年持平。全年全县增加就业岗位664个,新增城镇就业800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从业人员人均年劳动报酬8692元,比上年增长7%,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8987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2303元,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6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0.2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备注:

1、本公报数据为按原统计口径测算的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全县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均不含农垦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