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15 保亭县统计局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7年,在全省性体育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3枚,获得银牌1枚,获得铜牌4枚。成功承办了2007年少年儿童游泳锦标赛,我县健儿取得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3枚。

十一、人口、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再生产步入良性轨道,人口控制取得显著成效。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导向机制,人口再生产步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2007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148854人,比上年增加1351人。人口出生率为14.55‰,人口死亡率为5.5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02‰,符合法定生育率95.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3。

劳动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加强就业培训,全面启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2007年末全县就业人员65980人,比上年末增长5.4%。全部在岗职工人数6577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6%。

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社会救济体系不断完善。2007年,全县共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不含离退休人员)8430人,比上年增长5%;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含退休人员)9078人,增长1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474人,增长8%;生育保险人数6493人,增长7%。年末全县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56人;社区服务设施2个。全年共投入救灾救济资金160万元,救助灾民1.55万人次。建立起覆盖全县农村低保对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底全县农村低保人数达4270人。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生态县建设取得新进展。2007年,全县造林面积14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2.1%。全县环境空气处于清洁状态,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全县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状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完成县城一批绿化美化工程,“绿色小康村”、“绿色小康户”创建初见成效。年内被国家授予全省唯一的“国家园林县城”称号。

水资源供求关系平衡。当年人均水资源1.2万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901毫米,年末全县水库蓄水总量5175万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183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278万立方米,农业用水4905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全县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9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水气矿产2种。

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成绩突出。年内创建文明生态村12个,新建沼气池1420户;截止到2007年底,全县已建成文明生态村66个,占总村数的14.1%;农村沼气入户率达60.2%。年内农村改厕415户;当年新增改水受益人口1642人。扶贫力度加大,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全县全年新增加脱贫人口2350人,年内全县完成民房改造513户。

安全生产取得一定成效。2007年,全县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3起,比上年增加14起;死亡12人,减少14.3%;直接经济损失30.6万元,增长38.6%。在各类伤亡事故中,交通道路发生事故43起,增长48.3%;死亡人数12人,减少14.3%;直接经济损失30.6万元,增长38.6%。城乡发生火灾事故17起,增长54.5%;死亡人数0人;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下降5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52人,下降26.2%。

注: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海南统计年鉴--2008》版公布之数据为准。

2、全县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