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运输业稳步发展。加快县乡公路改造和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建设步伐, 2007年,完成及在建的新建、改造城乡公路261.9公里,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007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924.4公里,全年货物周转量1721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旅客周转量1664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 邮电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2007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6110.6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邮政业务量1409.5万元,比上年增长29%。年末电话总用户55565户,增长15.8,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7648户(有线固定电话22253户、无线固定电话10368户),比上年增长9.3%。移动电话用户27917户,增长30%。年末拥有互联网用户 2146户,增长38.5%。各类函件5.8万件,包裹0.4万件,订销报纸和杂志累计份数分别为223.7万份和6.2万份,邮政储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年末存款余款42136万元,占全县储蓄存款的29%,提高4.7个百分点。 七、财政与税收 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7851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1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14%,增长24.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3824万元,增长11.8%;基金收入588万元,增长3.32倍。税务部门组织收入2695万元,增长23%;财政部门组织收入1129万元,下降8.1%。上划中央和省“两税”收入3439万元,增长17.8%。 地方财政支出3660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02.3%,增长2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6016万元,增长28.1%;(一般公共支出8510万元,增长31.1%、支农支出6558万元,增长0.8%、教育支出5644,增长8.8%),政府基金预算支出649万元,增长136%。 税收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全县税收总收入6134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国税完成2665万元,增长18%(工业增值税1549万元);地税完成3431万元,增长21.9%(营业税完成2000万元,增长32.6%;个人所得税完成739万元,增长5.3%);农税完成38万元,持平。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款持续快速增长,放贷减少。200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5069万元,同比增加16687万元,增长1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96782万元,同比增加12639万元,增长1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535万元,同比增加868万元,增长3.4%,其中短期贷款11649万元,同比增加236万元,增长2.1%。 金融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2007年,营业收入由上年的负收入1210万元扭转为正收入2250万元(不含工行下同),企业亏损减少1820万元。金融业增加值252万元,打破自1998年以来负增加值的格局。 保险业稳步发展。2007年,保险机构承保金额111065万元,比上年增长8%,实现保费收入415万元,增长19.3%,全年赔款及给付金额123万元,增长32.3%。 九、劳动就业与人民生活 继续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扩大就业规模。2007年末,全县从业人员73129人(城镇单位7890人;城镇私营和个体3666人;农村61194),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60466人,第二产业2796人,第三产业9867人,分别增长5.5%、12.7%和2.4%。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在岗职工人数7170人,下降5.1%。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50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0人,新增外出务工人员251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41人,登记失业率1.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7年,单位从业人员年人均劳动报酬16053元,同比增加2675元,增长20%。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6623元,同比增加2950元,增长21.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27元,同比增加1246元,增长1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13元,同比增加331元,增长16.7%;全县又有1549人实现脱贫。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2007年,全县新增住宅面积8600平方米,其中:城镇增加6200平方米,农村增加2400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6.84平方米,下降0.4%,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6.5平方米,增长0.6%。 十、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较快发展。坚持教育发展优先,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加大贫困学生救助力度,地方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2007年,政府投入教育事业费达5644万元,增长8.8%,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6565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在校生人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493元,增长17.9%,在校生人均实际财政拨款2143元,完成新建校舍4687平方米。年未全县有各类学校79所,其中:小学58所,普通中学14所;专任教师1454人,增长2.2%;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795人,普通中学校在校生8593人(高中1263人,初中733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3.8%,小学在校学生15164人,下降4.2%。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小学100%,初中69.5%。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小学99.5%,初中96.5,升学率小学90.5%,初中99.8%。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继续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新的景象。认真抓好文化下乡,2007年,共开展文化下乡36场。开展丰富多彩文艺活动,在重大节假日组织开展大型文艺晚会3场,在今年省举办的“群星奖”和海南民歌邀请赛中,我县参赛节目又获好成绩。大力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年共放映电影806场,观众达12.3万多人次。做好“精神食粮”发行工作,全年发行报纸223.7万份,比上年增长9.8%;各类图书、杂志29.9万册,比上年增长0.3%。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稳步推进,全县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和95%以上。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0569户,增长2.9%。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部门的职能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取得较大成绩,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步伐加快,农民就医条件日趋改善。2007年,全县参合人数达94438人,参合率为99.3%,比上年增加18.4个百分点,初步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2007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农村卫生室下同)97个,病床位195张;卫生技术人员41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3人(医师91人;助理医师42人);注册护师(士)117人;药师(士)7人;技师(士)19人。农村医疗卫生组织不断壮大,2007年,全县共有医疗站点52个,乡村医生55人,农村接生员247人。医疗服务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住院治愈率72.8%,好转率22.2%,死亡率0.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7.9%,门诊急诊抢救成功率96.7%。疾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