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新兴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3-15 云浮市新兴县统计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县现有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中心文化广场各1个,艺术表演团体 1个,艺术表演场所3个;广播电台和电视转播台各1座,有线电视台1个,广播电视站12个;全县共有文化服务中心12个。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5%。城乡文化活跃丰富,全年送戏下乡72场,送电影下乡145场,送图书下乡8000多册。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加强,文化产业不断壮大。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卫生保健水平提高。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未含诊所、卫生站)56个;其中:医院2间,妇幼保健院1间,专科疾病防治站1间,卫生院13间。医院病床床位604张。全县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05人,比上年增长1.52%。其中执业医师269人,执业助理医师168人,注册护士456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不断加强和改善,卫生保健进一步完善。自来水普及率达86.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2.9%,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6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深入推广发展。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果,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广普及。2005年新兴籍运动员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世界比赛冠军各1个,全国比赛冠军10个、亚军1个,省级比赛冠军3个、亚军17个。体育“一法二纲”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普及。全年共举办镇及镇以上运动会63次,参赛运动员达1.82万人次。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果。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5个,总投资100万元。全县建设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音达标区5个,面积7.5平方公里。县城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Ⅱ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Ⅰ类水质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大。全年县城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717.4万吨,排放达标量为582.7万吨,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1.22%;工业废气(粉尘)去除率89.66%。全县建成森林公园9个,面积157平方公里。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以上;全年工业污染防治总投资171万元,建立环境保护监测站1个。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发展继续得到控制。根据2005年县公安部门人口统计,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53361人。其中:男性人口231072人,女性人口222289人。据县计生部门统计,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4.97‰,人口出生率10.59‰,人口死亡率5.6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增加。据2005年县农业局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 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529元, 比上年增加251元,增长5.9%。城镇职工工资水平提高。据统计,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7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县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513元,比上年增长12.05%,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0.45%。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生活相对仍困难。

城乡储蓄存款快速增加。2005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61609万元,比上年末增加51572万元,增长16.63%。

城乡居住条件逐步改善。2005年全县城乡私人建房竣工住宅面积24.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城镇私人建房竣工住宅面积6.87万平方米,增长62.5%;农村私人建房竣工住宅面积17.28万平方米,增长4.8%。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年末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员有3.3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员有2.6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员有1.7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员有1.6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有1.43万人,有0.55万离退休人员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6个,拥有床位588张,年末在院人数501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全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总人数9818人,其中城镇1077人,农村8741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67个,星光老年之家27个,社区服务志愿组织机构数136个,社区服务志愿者人数983人,全县12个镇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设施。

注:1、本公报统计数据为初步数,具体数据以本年度统计年鉴为准。

2、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

3、本公报的生产总值、人均GDP、各行业增加值和总产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