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新兴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建设山区经济强县、文化大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积极实施加快发展战略,深化各项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三化一游”战略,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全县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的快速发展势头,农业发展态势稳定,工业生产和投资快速增长,出口稳步增长,消费需求稳中有升,利用外资增势良好,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加快发展。据初步测算,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52506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705万元,比上年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157534万元,比上年增长29.5%;第三产业增加值17783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在第三产业中,运输邮电业增长9.8%,批发零售餐饮业增长17.2%,其他服务业增长13.6%。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1611元,比上年增长15.2%。 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05年,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6.9:27.1:36.0调整为36.1:30.0:33.9。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加快农村经济和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向优质高效产业化方向发展。工业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特色和支柱工业加快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民营经济发展迅速,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不断增大。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支柱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加,高效工业投资规模扩大。 城镇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1.85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3768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059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9人,再就业率达61.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01人,登记失业率2.6%,与上年基本持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产业结构调整有待深化,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加大;土地、能源等资源约束矛盾仍较突出,环境保护压力增大;投资环境尚需改善,工业化进程较慢;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就业、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低收入居民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9705万元,比上年增长7.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7091万元,比上年增长8.03%。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粮食作物面积稳定,优质稻、优质水果、花卉等高值作物发展较快,种植业结构日趋优化。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万亩,比上年增长1.11%;总产量169627吨,比上年增长1.24%。稻谷播种面积304086亩,比上年增长0.37%;产量144426吨,增长0.63%。优质稻占稻谷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88.6%,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水果总产量36582吨,增长6.88%。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169627吨 1.24 其中:稻 谷 144426吨 0.63 旱 粮 6643吨 4.71 番 薯 8384吨 3.63 马 铃 薯 4151吨 6.55 花 生 6423吨 2.78 木 薯 50710吨 5.66 蔬 菜 272416吨 5.04 水 果 36582吨 6.88 其中: 柑 桔 橙 5576吨 18.56 荔 枝 4488吨 15.11 龙 眼 2952吨 15.18 林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年完成造林、更新、低产林改造和疏林补植总面积48270.5亩,比上年增长29.6%。 其中:荒山造林1371亩,迹地更新45199.5亩,低产林改造1700亩。中幼林抚育60000亩;义务植树63.3万株;全年育苗487亩。森林资源保持良性循环,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9%。 牧业、渔业继续较快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141809吨,比上年增长9.51%;其中:家禽肉产量89166吨,增长8.43%,猪肉产量50801吨,增长10.1%。全年水产品产量21940吨,比上年增长9.18%。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1.9%。 主要牲畜存栏头数和畜牧水产产品产量如下: 产 品 名 称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