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横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横县统计局 2008年5月10日 2007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结构调整、节能降耗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县经济整体运行稳健,质量好、速度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一、综合 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据初步核算,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76亿元,达到762206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6656元(折合911美元),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242万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232201万元,增长25.2%;第三产业增加值276763万元,增长21.3%。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5.80:28.75:35.45调整优化至33.22:30.46:36.3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5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7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8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90%、41.88%和44.2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38、7.17和7.57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4%,八大类消费价格呈“五升三降”态势。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等五大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11.1%、0.5%、0.5%、2.3%和4.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2%、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3%、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8%。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县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劳动就业信息网络作用,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引导择业观念,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较好落实。全县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9253人,比上年增长27.35%;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43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年末全县拥有各类职业介绍所1家,就业服务机构1家,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17个。 二、农业 农业保持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4704万元,比上年增长6.71%。其中,农业产值237566万元,增长6.49%;林业产值10683万元,增长0.35%;畜牧业产值140544万元,增长7.66%;渔业产值25529万元,增长6.34%;农业服务业产值381万元,增长6.25%。 种植业、牧业比重上升,林业、渔业比重下降。各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57.29%,上升0.12个百分点;林业2.58%,下降0.17个百分点;畜牧业33.89%,提高0.16个百分点;渔业6.16%,下降0.12个百分点;农业服务业0.09%,上升0.03个百分点。 粮食生产稳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3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2万公顷,下降2.33%。其中粮食种植面积7.5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04万公顷,下降0.47%;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9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14万公顷,下降4.36%;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为2.81万公顷,比上年减0.15万公顷,下降4.96%。各类经济作物(含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43.44%,比上年下降1.06个百分点,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为56.56:22.36。农业生产取得丰收,主要农产品产量生产稳定。 全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5.16 3.13 #稻谷 27.63 1.04 玉米 6.62 14.58 花生 0.9 2.07 甘蔗 188.95 23.9 蔬菜 33.45 -3.73 木薯 1.15 -3.95 水果 3.76 4.65 畜牧业、渔业保持健康发展。畜牧业生产整体保持较快发展,肉类总产量保持平稳增加,牛、羊、家禽出栏量增长较快,受生产成本上涨影响,生猪存栏量与出栏量比上年有所下降,蛋、奶、蚕茧等生产规模继续升温,养殖面积保持较快增长,优质水产品生产能力得到增强。 全年主要养殖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是量 万吨 6.91 4.37 #猪牛羊肉产量 万吨 4.52 1.34 禽蛋 万吨 0.2 -0.59 牛奶 吨 0.01 -7.38 水产品 万吨 3.7 6.2 生猪出栏 万头 58.19 0.8 家禽出栏 万只 1485 12.4 蚕茧 万吨 2.36 11.97 林业生态建设继续推进。全年共造林2249公顷,其中用材林2244公顷,经济林6公顷。当年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498公顷。育苗面积300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6.30%。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全年农村用电量10279.9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84%。化肥使用量(折纯)5.11万吨,增长4.66%。有效灌溉面积4.92万公顷,与上年持平,旱涝保收面积4.20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通汽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村所占的比重提高。通汽车村达276个,占村总数的100%;通电话的村275个,占99.64%,提高1.09个百分点;自来水受益村达203个,占73.55%,提高8.69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工业强县”战略的深入推进,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总量效益同步增长。2007年,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595263万元,比上年增长38.06%,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98662万元,比上年增长28.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19617万元,比上年增长51.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4260万元,比上年增长39.96%。 企业规模继续扩大,亿元企业迅速增加。在工业投入持续增加的带动下,全县工业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07年末,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6家,比上年增加7家。全县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数量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比重由2006年的17.65%上升至25.8%,上升9.15个百分点。 支柱行业对全县工业发展拉动强,贡献大。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纺织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8大支柱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69323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8.58%,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86.8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50.05个百分点。 轻重工业产值快速增长,轻工业比重超过重工业。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轻工业产值269831万元,增长61.27%,重工业产值149786万元,增长51.41%,规模以上重工业产值增速快于轻工业9.8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产值比例由上年的62.84:31.16调整为64.30:35.70,轻工业比例高于重工业28.6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