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横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旅游人数继续增加,旅游收入增长较快。2007年,全县以加大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对旅游秩序、旅游企业的整顿和规范,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0.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国内旅游收入4200万元,增长12.1%。全年全县共接待境外旅游者157人次。其中,外国人148人次,港、澳、台同胞8人次。全年全县国际旅游收入6.7万元。年末全县共拥有星级宾馆2家。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存贷规模扩大,银行现金继续保持回笼。200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0522万元,比年初增加64976万元,增长13.1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6047万元,增加7054万元,增长18.0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2277万元,比年初增加48028万元,增长11.3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3539万元,比年初增加52111万元,增长30.40%;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494700万元,现金支出1485532万元,收支相抵回笼现金9168万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市场不断扩大。2007年末,全县有各类保险保费收入7719万元,比上年增长11.71%。其中财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470万元,增长28.08%;寿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249万元,增长5.37%。全年各项保险赔款及给付2593万元,其中人寿险赔款及给付1886万元,财产险赔款及给付707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发展不断创新,成果显著。2007年,全县共组织实施国家级星火项目1项,年内安排市级科技项目16项,市级科技项目总投资587万元。全年获得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得市级以上鉴定科技成果3项,其中国内领先2项,国内先进1项;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35件,其中发明专利受理4项;获得授权专利数27项,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960人。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007年末,全县共拥有普通中学50所,在校学生62889人。其中高中2所,在校学生13775人,毕业生3908人;初中48所,在校学生49114人,毕业生16648万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3322人,毕业生660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69人。小学校290所,在校学生85312人,下降4.49%。全县小学毕业升学率99.99%,学龄儿童入学率99.96%。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8272人,增长1.5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就。年内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茉莉花交易会”,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和利用工作,加大对横县历史文化的研究。2007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17个。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7.3%,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3%。全县数字电视用户2.5万户,全年播发新闻条1738小时。 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建设进一步完善。2007年末,全县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6个(不含个体),其中医院、卫生院24个,门诊部(所)3个(不含个体),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医院、卫生院病床位1319张。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77人(不含个体),其中执业医师660人。全县无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儿童五项计划免疫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99.0%、百白破98.35%、脊髓灰质炎98.55%、麻疹98.30%、乙肝98.96%。全县有302个行政村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812624人,新型合作医疗人数覆盖率80.7%。共有农村卫生室320个。全县无偿献血者2335人次,献血总量81万毫升。妇幼保健工作较好,全县妇幼卫生技术人员120人,孕产妇死亡率14.81/10万,婴儿死亡率12.22‰。农村卫生状况得到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4.31%,已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达97.1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3.75%,农村改厕投入465.16万元,比上年增加289.21万元,传染病发病率587.27/10万。 体育竞技取得好成绩,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横县运动员在参加全国性比赛中夺金牌1枚、银牌1枚;参加自治区比赛中夺金牌15枚、银牌3枚、铜牌2枚。全县在校生体育达标率达100%。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多项群众体育活动赛事,促进了群众性体育活动赛事的蓬勃开展,全年举办各级各类群众体育活动达10项次,参加各类体育竞赛2次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2007年,在县城建设成效显著,长安大道、行政服务区、商业中心、综合市场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年内县城城市建设投入7736万元。年内新路灯立杆220杆,新装路灯220盏。年末实有道路长度103公里,道路面积166万平方米。“五横四环三纵”的城县路网格局初步形成。 公用设施日趋完善。年末,全县拥有大小出租汽车65辆。2007年电网建设投资942万元,全县用电量50547.08万千瓦时,增长17.38%,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4961.66万千瓦时,增长17.39%。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3886吨,县城气化率100%。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671.04万立方米;县城年内新增绿地面积16公顷,建成区绿化率16.05%。 重点推进节能减排,环境质量保持良好。2007年,全县强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和节能减排“百日行动”,加大全县污染源整治达标力度,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全年共投入减排治理资金6566万元,相当于全县生产总值的0.86%,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5个。突出整治了造纸、炼钢等行业。年内关停造纸企业2家,钢厂1家,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COD)2269吨;减排二氧化硫(SO2)1259吨。高耗能、高污染重点行业整治取得重大进展。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1.83%,比上年提高9.59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7.60%,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99.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88.04%,比上年提高9.62个百分点。建成区烟尘控制区共1个,烟尘控制区面积为14.2平方公里;建成区噪音达标区共1个,噪音达标区面积为6平方公里。全县境内140多公里的郁江达到3类水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2007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153245人,比上年增加16355人,增长1.44%。全县人口出生率为8.15‰,比上年下降2.19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2.38‰,比上年上升0.0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76‰,比上年下降2.24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据抽样调查,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比上年增加1736元,增长20.1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492元,增长5.13%;农民人均纯收入3483元,比上年增加451元,增长14.8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56元,增长48.78%;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443元,比上年增长5.53%。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1.6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2.31平方米。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空调器55台,家用电脑46.25台,移动电话185部,家用汽车2.5辆,摩托车76.25辆,微波炉46.25台,彩色电视机161.25台。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94台,摩托车72辆,移动电话89部,家用电脑1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