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溆浦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4 怀化市溆浦县统计局

利税总额1784364.9

利润总额5907102.7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02174.8

其中:大中型企业3998207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6家,完成产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38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8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5.95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持续高位增长。200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近几年来的持续高增长态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48亿元,比上年增长38%。

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70亿元,比上年增57%。技术改造投资7.33亿元,比上年增长4.3倍,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84%。

房地产市场持续旺盛。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15828万元,比上年增长2.1倍。施工面积20。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倍;竣工面积2.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7倍;商品房实现销售5.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6.2%;商品房销售额7433万元,比上年增长2.4倍。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0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增长18.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1%。分地域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8.75亿元,县以下零售额7.76亿元,分别增长22.24%和15.2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3.81亿元,增长18.34%;住宿餐饮业2.6亿元,增长21.69%;其他行业0.06亿元,增长15.89%。全县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0.39亿元,下降38.6%,占贸易业的比重为2.38%。

2007年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分类情况

单位:万元

指   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080.818.8

其中:县87521.822.24

县以下7755915.23

(1)批发零售业13814318.34

(2)住宿餐饮业26303.421.69

(3)其他634.415.89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外贸进出口总额再上新台阶。2007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850万美元,其中出口750万美元。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新引进内资项目32 个,合同资金15.54亿元,到位资金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9.0%。旅游业快速发展,接待入境旅游者4万人次,增长12%;旅游外汇收入170万元,增11%。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07亿吨公里,增长4%;旅客周转量5.77亿人公里,增长3%。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6742万元,增长 7.24%;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5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万户。平均每万人拥有固定电话1084部,拥有移动电话1136部,宽带网上户接近1万户,达9713户。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200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15亿元,比年初增加6.75亿元,增长19.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93亿元,比年初增加2.22亿元,增长17.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53亿元,比年初增加0.69亿元。工业贷款余额2.07亿元,比年初增加1.33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2007年各项保费收入8.71亿元,增长35.5%。其中:寿险0.61亿元,增长17.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我县科技部门成功举办了“第28届怀化电力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0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调动了青少年爱科技的兴趣;真诚邀请、精心组织中科院院士姚守拙率团来溆进行科普考察活动,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听讲;积极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发放科普资料10多万份,现场解答农民科技咨询1000多人次。全年新发展县、乡级科技示范户35户,省级科技示范户4户。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目前,我县有普通中学59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小学324所、公办幼儿园1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生81329人,其中:普通高中生12446人、初中生22637人、小学生46246 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475人。1所挂牌为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全面启动“名师工程”、“学历提升工程”、“教师继续教育工程”。2007年我县拥有中小学专任教师631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20人、中学一级教师1239人、小学高级教师1899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2007年,我县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溆浦屈原文化节”,积极开展了送文化下乡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得到加强。现有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综合医院2家,中医院1家。全县拥有主任及副主任医师56人,主治医师246人,加强了农村村级卫生组织建设,拥有农村卫生员820人。

体育事业有新成果。全年成功举办5次县级运动会,18次中小学田径赛,7200人参加了比赛。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据测算,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为8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24 ‰,死亡率3.4‰,自然增长率6.84‰。2007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75.53万人。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化纤,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生产等行业的污染整治工作,环保事业呈现可喜变化。2007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03%;重复用水率为85.71%;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92.22%;SO2排放达标率为91.92%。全年财政共投入环保资金1013万元,比上年增长53.95%。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14455元,增长15.5%。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248人,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72人,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110户。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资金100%按规定拨付发放到位。年内改扩建1所乡镇敬老院。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显示,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05元,比上年增加139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6282元,增加1130元;经营净收入147元,减少70元;财产性收入52元,减少43元;转移性收入2688元,增加469元。八大消费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8%,衣着支出增长16%,居住支出下降2.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30%,医疗保健支出增长43%,交通通信支出增长1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下降0.3%。恩格尔系数为4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