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新田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4 永州市新田县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039万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6434万元,增长32.5%,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31890万元,增长34.1%。全年施工项目83个,建成投产项目55个,增长25%。

工业投资增长加快。全县城镇工业投资15826万元,比上年增长62%,提高47.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4%,提高3.6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基础设施投资32179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交通运输投资14183万元,增长88.9%,水利投资4603万元,增长32%,电力投资7072万元,增长114.6%。

五、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消费品零售市场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687万元,增长17.8%。分地域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29555万元,增长24.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8032万元,增长1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52626万元,增长17.6%;住宿餐饮业4678万元,增长21.3%;其他行业383万元,增长13%。全县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4176万元,减少28.3%。

旅游开发取得新突破。发掘了山水人文于一体的南国武当山及以大冠堡为核心的大冠岭神秘古堡群,发掘了谈文溪、龙家大院、彭梓城、河三岩、千马坪、大桥边等一批保存完好、文化内涵丰富的古村落,发掘了千马坪三千年银杏树、皇宫洞溶洞群、九峰山等奇妙自然景观,并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对旅游产业进行了总体规划和策划。南国武当山和古堡群与外商签订了投资开发协议,龙家大院正在开发之中。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县共引进项目22个,全年新批合同外资2200万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10万美元,增长8.9%,实际引进内资10.68亿元,增长25.2%。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公路总里程1036公里,其中省县乡道公路里程411公里,村道公路里程625公里,村道中路基4.5米以上宽度的公路里程达391.1公里。全县营运汽车拥有量1866辆,其中:营运货车1548辆,营运客车318辆,营运客车中个体营运客车达238辆;全县营运拖拉机拥有215台,其他机动车辆803台。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865万元,增长19.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100万元,增长68.9%。年末全县固定、移动电话用户达8.77万户,比上年末净增1.9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2.39万户,净增2450户,移动电话(包括移动、联通和小灵通)6.38万户,净增1.7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6.1户/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6.4户/百人,分别比上年提高0.4户/百人和4.1户/百人。年末电信互联网宽带用户达3626户,比上年增加933户。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务发展迅速。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5759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企业存款增长26.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12%;全年新增各项存款27439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7196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增长20.4%,个人住房贷款增长55.7%;全年新增各项贷款11711万元,增加8510万元。

保险事业突飞猛进。全县四家险保公司保费收入4991万元,增长29.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92万元,增长237.6%,人寿保费收入3282万元,增长13.6%。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859万元,减少15.9%,其中财产险赔款386万元,增长33.8%;人寿赔款和给付340万元,减少49.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小学学龄人口毛入学率为100.4%,初中净入学率为99.8%。初中阶段在校学生18221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6998人,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类民办学校39所,在校学生6548人。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巩固,普通高中教育进一步发展,2007年全县本科上线人数377人。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各科研机构拥有专业技术人员7841人,比上年增加598人,其中:高级职称228人,中级职称2228人,初级职称5385人。全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43项,其中1项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诺伊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新上线的产品有4个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该公司被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4件,向国家、省、市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项,落实资金171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有文化站19个,比上年增加3个;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6.96万册,增加0.2万册;有影剧院2个;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3.8万户,增加0.3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广播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98%,分别提高4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拥有床位总数620张;卫生技术人员784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33人,注册护士15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得民心,全县参合人数29.23万人,增加3.36万人,参合率达88.2%,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长足发展。2007年举办全县性运动会17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6100人次。全县共获得国家级金牌1枚,省级金牌2枚、铜牌2枚,市级奖牌59枚,其中金牌32枚,银牌20枚,铜牌7枚。

十、资源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3%,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地表水满足III类标准的断面比例达100%。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县自然环境保护区面积0.67万公顷,全年造林面积107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2.12%,比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39.73万人,比上年增加1.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38万人,全县常住人口32.6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下降0.0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5‰,下降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5.5‰,提高0.11个千分点。全县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23.7万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对象395人;发放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金4.3万元,共有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37人。

居民收入、职工工资大幅增长。据抽样调查,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82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人均工薪收入4146.2元,增长16%,上升13.1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2946.5元,增长22.7%,上升2.9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2154.2元,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64元,增长5%。其中,工资性收入373.3元,增长8.3%;家庭经营收入1329元,增长3.4%;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61.2元,增长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