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新田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湖南省统计局 2008-05-13 08:59:45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以项目建设统览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加强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新田,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民生问题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一、综 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242475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快于上年1.5个百分点,增幅为2000年以来最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885万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43980万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103610万元,增长16.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7436元(按2007年底汇率价格计算,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达到1018美元)。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据快报统计,全县财政总收入达1.1118亿元,增长21.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268万元,增长21.2%。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6341万元,增长 2.5倍。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全县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9.1∶18.2∶42.7调整为36.3∶18.0∶45.7,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随着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全县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4.9%提高到15.1%。城镇化率达27.97%,提高5.1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投资53659万元,增长26.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2.4%。 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扶贫投资总额3108万元,组织技能培训10500人次,向外输出劳动力7800人,年末低收入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0.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4元。 和谐新田建设步伐加快。认真落实省政府为民办8件实事精神,全县21个考核项目全面完成任务,其中11个考核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86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63户,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09人。全年投入城市低保资金541万元,保障对象5204人;投入农村低保资金220万元,保障对象7480人,城市低保资金和农村低保资金按规定标准发放到位率均为100%。年内新建城镇廉租住房825平方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巩固推行,政策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达到100%。乡镇卫生院、敬老院新建、改造各1所。全年发放救灾救济款280万元(包括现金和实物折价),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全县财政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224万元,比上年增长6.3%,教育支出11645万元,增长56.8%,医疗卫生支出3127万元,增长47.6%。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群众安全感提高,社会大局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工业经济薄弱,结构调整难度大;农村和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财税结构单一,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大等。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固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246万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种植业产值78942万元,增长6.9%;畜牧业产值73647万元,增长4.2%;渔业产值5017万元,增长5.7%;林业产值6213万元,增长6.8%。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9.77千公顷,增长1.6%,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8.51千公顷,占粮食面积28.6%;油料种植面积1.34千公顷,增长1.9%;蔬菜种植面积10.83千公顷,增长2.8%。主要农产品产量总体保持较好的增长,粮食总产量164669吨,增长0.9%,其中稻谷产量130668吨,减少0.2%;烟叶9391万吨,增长1.2%;出栏肉猪47.27万头,增长4.4%;出栏牛1.47万头,增长5.6%;出栏羊2.92万头,增长6.2%;出笼家禽811万羽,增长6.6%;水产品产量5568吨,增长5.9%。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农村二、三产业产值占农村三次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0%。全县种植优质烤烟3.68万亩,收购烟叶10.2万担,实现烟叶税1350万元,烟农实现收入6400万元。以优质鸭鹅和良种猪为重点的养殖业得到较好发展,全年发展樱桃谷鸭400万羽,出笼加工外销350万羽,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创利税500万元;发展鹅63万羽,出栏42万羽;发展生猪79.4万头,出栏47.5万头,分别增长3.3 %和4.4%;实现水产品产量5568吨,增长5.9%。果业生产有新的发展,新扩果园3000亩,全年共生产各种优质水果8000吨,实现产值2500余万元。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建成外向型蔬菜基地近10万亩,逐渐成为了我县农业的主导产业。 农业生产能力增强。全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605万元,比上年增长40.5%。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5792万元,增长57.4%,其中,农业综合开发投入276万元,增长6%。农村信用社全年发放各项支农贷款31510万元,增长13%。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3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0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163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9%。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共有17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年建成县到乡镇公路36.5公里、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65公里。乡乡开通了宽带网,通电话自然村新增12个,解决了1.2人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在全县19个乡镇建成了标准化乡村农家店61家。新建农村沼气池2356口,带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兴建各类农村供水工程15处,解决了1.1万人的饮水困难及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含外出到本乡镇)9.46万人,比上年增长4%,劳务总收入7.93万元,增长8.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36676万元,比上年增长20.6%,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县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870万元,增长22.8%。主要产品产量南峰水泥158792吨,增长74.1%,发电量5283万千瓦小时,增长22.8%。食品、制药、机电、家俬、建材、炉具等骨干行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5359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7.3%。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73544万元,比上年增长32.2%,产品销售率达9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0991万元,增长28%;实现利税10159万元,增长100.9%。食品、制药、机电、家俬、建材、炉具等六大行业新增利润3257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的79.2%。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304万元,比上年增长3%。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6家,实现利润360.1万元, 增长19.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38万平方米,减少33.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2万平方米,减少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