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新田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2006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212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5122万元,增长46.8%;施工项目92个,建成投产项目44个,分别增长43.8%和4.8%。全县资质以上房地产开发投资4060万元,增长7.6%。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年工业投资6472万元,增长32.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9.7%。城镇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369万元,增长20.1%,第二产业投资10568万元,增长23.9%,其中工业投资9768万元,增长14.6%,占城镇投资的23.9%。第三产业投资31185万元,增长60.7%,增幅居三次产业投资之首。水利环保公共设施、文化体育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显著加强,分别增长33.7%和284.3%。投资自主增长能力增强,在城镇投资中,民间投资21347万元,增长103.8%,对城镇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47.3%。 基础建设继续加强。全县基础设施投资27155万元,增长24.7%。其中电力、交通、水利、通信、城建等基础设施投资20324万元,增长24.6%,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74.8%,与上年持平。 重点工程建设实施顺利。全年14个在建的市重点监管项目实际投资14315万元,占城镇以上投资的31.7%。如新嘉二级公路、科技工业园区、诺伊尔生物制药、天君动物药业、行政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产20万吨变性燃料乙醇生产线、新田三星级宾馆建设正抓紧施工或进行前期工作。 五、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962万元,增长14%。分地域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23668万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5274万元,分别增长17.3%和11.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4759万元,增长14%;住宿餐饮业3864万元,增长14.7%;其他行业339万元,增长10.1%。全县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5828.8万元,增长29%,占贸易业的比重为13%,比上年提高个1.5百分点。全县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增长19%;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31.8%。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县共引进项目32个,全年新批合同外资2138万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203万美元,增长32.8%。其中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58万美元,占71.3%。实际引进内资85330万元,增长47.7%。成功引进了总投资6.38亿元、年产20万吨变性燃料乙醇建设项目和总投资1亿元的万龙家俱生产加工项目。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公路总里程1027公里,其中省县乡道公路里程465公里,村道公路里程562公里。全县营运汽车拥有量1637辆,其中:营运客车296辆(营运客车中个体营运客车229辆),营运货车1341辆;全县营运拖拉机拥有196台,其他机动车辆761台。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926万元,增长9.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43万元,增长10.7%。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6.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0.9万户。其中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1万户,净增996户;移动电话用户(包括移动、联通用户和电信小灵通用户)4.6万户,净增0.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5.7户/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2.3户/百人,分别比上年提高0.1户/百人和1.8户/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920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9179万元,同比增长2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820万元,增长23.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9302万元,增长26.7%,重点支出得到较好的保证,全县拨付基本建设支出增长14倍,科技三项费用、农业、医疗卫生、抚恤和社会救济费支出分别增长29.7%、7.6%、33.4%、34.3%。 金融运行平稳。200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8319万元,增长18.2%,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加29047万元,同比多增8039万元,其中:企业存款14626万元,比年初增加3415万元,同比多增1244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52455万元,比年初增加20707万元,同比多增2477万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5486万元,比年初增加3201万元,同比多增1973万元,其中农业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为25359万元和23011万元,比年初分别增长14.6%和3.4%。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847万元,增长25.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53.3万元,增长10.6%;人身险保费收入2888万元,增长24.6%。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022万元,增长6.2%。其中财产险赔款328万元,增长6.3%;人身险赔款和给付694万元,增长6.1%。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有各类科研机构3个,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253人,比上年增加494人,其中:高级职称201人,中级职称2032人,初级职称5010人。2006年,全县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0项,有2项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68万元,利税40万元;申请专利6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向国家、省、市共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项,落实资金16万元。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小学学龄人口毛入学率为103.22%,初中净入学率为98.03%。初中阶段在校学生21056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7081人。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类民办学校38所,在校学生7186人,人数增长60.5%。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新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4所,学生宿舍5750平方米,投入资金300万元。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巩固,普通高中教育进一步发展,县一中成功建成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2006年全县本科上线人数438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2006年末,全县文化站16个,县公共图书馆1个,县电影院1个,县公共图书馆藏书6.96万册,增长4.5%;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数3.5万户,增长7.6%,电视人口覆盖率94%,广播人口覆盖率95%。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6个,拥有床位总数624张;卫生技术人员732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27人,注册护士160人。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进展顺利。2006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5.87万人,比上年增加4.2万人,参合率78%,提高13.5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长足发展。2006年全县举办运动会16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5800人次。全年共获得省级奖牌7枚,其中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3枚;获得市级奖牌34枚,其中金牌16枚,银牌11枚,铜牌7枚。 十、资源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6.88%,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地表水满足III类标准的断面比例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