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新田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和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和改革开放步伐,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十五”目标已顺利实现,经济社会迎来了崭新的局面。 一、综合 经济总量逐渐增大。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405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047万元,同比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30856万元,同比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75502万元,同比增长11.0%;人均GDP达到4663元(折合538美元),同比增长15.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8:18:44,与2000年比,一产业下降了7.9个百分点,二产业下降了1.3个百分点,三产业提高了9.1个百分点。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通过考核验收,省市里分解到我县的各项考核指标,已100%完成或达到了省市检要求。其中城乡新增就业人员、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农村公路通达工程、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等指标超额完成任务。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近年来,中央连续下发两个“一号文件”,一系列支农、扶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并加以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200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42.4万亩,产量156876吨,比上年基本持平。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277万元,同比增长7.8%。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农业结构向效益型转变。“十五”期间,我县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以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优质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2005年达到5.85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21.1%,比2001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全县突出抓了以烤烟、水果、商品蔬菜、药材等为重点的经济作物生产,推动了全县种植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烤烟作为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来培植,提出了“强基地、扩规模、兴科技、创名牌”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科技兴烟措施,烤烟产业实现了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2005年全县种植优质烟4.6万亩,收购烟叶11.5万担,比2001年增长近3倍;实现烟农收入7000万元、烤烟特产税收入1400万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4.5倍和4.7倍。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5.8万亩,产量为192760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15.8%和15.0%;我县水果生产坚持“多头并举、规模发展、扩管并重”,2002年以来,以大五星批杷为主的优质水果新扩园面积3.2万亩,优化了结构,形成了规模,提升了品质,2005年全县水果产量31212吨,比2000年增长20.1%,年均增长3.8%;养殖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在稳步发展传统养殖业的同时,依托鑫隆公司,大力发展樱桃谷鸭,成为了新田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一大亮点,2005年家禽出笼716万羽,比2000年增长82.65%,年均增长12.8%;牲猪出栏43.2万头,比2000年增长18.7%,年均增长3.5%;水产品产量4959吨,比2000年增长41.6%,年均增长7.2%。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县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新建了两江口中型水库和城市防洪工程,完成了30处工程的除险加固。 对口扶贫扎实开展,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在县委、县政府的全力争取下,2001年我县进入了新一轮国扶县行列,并争取到了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对口扶贫,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难能可贵的机遇。积极实施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卫生扶贫、移民扶贫和教育扶贫,扶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十五”期间共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0825万元,其中无偿资金13805万元、信贷扶贫资金7020万元,共减少贫困人口1.02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200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5032万元,比上年增长23.6%,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23万元,增长50.2%,规模工业对全县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5.8%。主要产品产量增加,合成氨20192吨,碳铵68477吨,水泥105878吨,发电量1151万千瓦小时。工业对全县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工业运行质量提高。“十五”以来,全县工业在生产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工业经济步入快速健康发展轨道,民营工业增势强劲,主体地位日益突出。2005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完成35396万元,比2004年增长83.4%,占工业总产值的37.5%,基本形成了食品、制药、机电、家俬、建材、炉具等几大骨干产业,成为了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05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6952万元,比上年增长50.9%,比2000年增长69.87%,年均增长14.1%。工业企业效益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901万元,比2004年增长18.4%。随着工业投入的快速增长,我县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促进了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 建筑业发展态势较好。2005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824万元,比2004年增长6.6%。具有资质等级的6家建筑企业,2005年实现利润392万元,比上年增长91.2%;房屋建筑面积19.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3.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2099万元,比2004年、2000年分别增长26.2%和109%。“十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完成168494万元,比“九五”时期增长60.0%。组织实施重大建设项目30个,完成投资87517万元。城乡路网不断完善,五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40公里,改造通乡公路59公里、新增或改造通村公路136公里,新增8个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37个行政村通公路。申报立项并实施新嘉二级公路新田段建设项目;投资1100万元建成了110KV柏新双回输电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逐步健全。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中山商贸城、文体中心建设和双碧广场建设,启动了新行政中心建设项目,实现了新城区部分道路硬化、亮化和绿化。青云公园初具园林景点规模,先锋街改造基本完成,高标准规划龙泉科技工业园,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1500余亩土地征用。 五、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