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资兴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旅游业强劲增长。全市旅游总收入达9.16亿元,增长32.7%,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91270万元,增长26.5%;国际旅游收入41万美元,增长24.2%。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6.4万人次,增长25.24%;其中国内游客186万人次,增长23.2%;海外游客0.43万人次,增长34.6%。六、国内贸易 2005年,在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提升和旅游、假日经济的带动下,城乡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58222万元,增长13.5%。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11859万元,增长13.8%,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6363万元,增长12.7%。 商品交易市场规模扩大。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含集市贸易市场)41处,增加3处。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餐饮、汽车、文化娱乐、旅游等成为消费市场的主要拉动力量。全年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328万元,增长11.8%;通讯器材零售额47.1万元,增长38.6%。七、对外经济 2005年,全市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高,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进一步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对外贸易实现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资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163万美元,增长59.97%,其中出口额986万美元,进口额177万美元,分别增长47.6%和200%。 利用外资稳步提升。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5个,增长67%,合同外资3956万美元,增长999%,外商直接投资达到2519万美元,增长109%。 对内招商引资发展迅速。2005年全年引进内资82099万元,增长5.5%,其中,引进1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25个,实际到位内资70913万元。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健康运行。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474818万元,比年初增加8809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本外币储蓄达304608万元,比年初增加47335万元。各项贷款稳定增长,信贷结构得到优化。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187680万元,比年初减少5765万元。在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84954万元,比年初增加11599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02576万元,比年初减少16974万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998万元,增长5.6%,其中:财产保费收入2245万元,增长32%;人身保费收入5753万元,下降2.0%。赔款支出金额1043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810万元,人身险赔付金额233万元。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项。全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2%。科技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共成交技术合同项目456项,成交额4900万元。全年专利申请量25件,授权专利8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48所,在校学生4.8万人,减少3.8%,普通中学26所,在校学生1.98万人,下降10.9%;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900人,增长72.7%。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16%。共有小学166所,在校学生2.09万人,减少3.1%。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达100%。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33处。其中,影剧院3处,文化馆(站)28处,博物馆1处,公共图书馆1处,艺术表演团体1个,广播电视台1座、38套节目,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25万户。全市共有档案馆2处。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432处,其中,医院、卫生院43处,门诊部(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389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46人,其中,医生592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100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777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市运动员在全国、全省比赛中共获得金牌5枚,银牌12枚,铜牌11枚。高标准承办了郴州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充分展现了全市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体教结合的成果。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了首届越野跑大赛、“鑫龙杯”青年羽毛球赛、全市职工篮球赛等比赛项目。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全年供水量2524万吨,增长1.1%。城市全年实际用水量617万吨,增长2.8%。 城市使用液化气2.1万户,增长5%。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1600吨,增长3.2%。全社会用电量37074万千瓦时,增长12%。其中,工业用电24529万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875万千瓦时,分别增长11%和21%。年末市区共有营运的公交汽车57辆,减少39.4%。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车85辆,增长6%。 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93.88公里,增长2.8%。扩建、翻建道路3条,2.6公里。城市下水道总长度39.19公里,增长1.4%。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5天,占100%,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2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6.2分贝。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2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市区园林绿地面积达812.5公顷,增长8.4%;新增公共绿地62.77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8.78平方米,增长4.0%。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速平稳。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6.3万人(户籍人口),增长0.3%。全年新出生人口4389人,出生率为12.11‰;死亡人口2410人,死亡率为6.65‰;全年净增人口197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市委、市政府采取各项措施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4元,增长12.24%;人均消费性支出6757元,增长17.14%;城市恩格尔系数35.5%,下降2.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515元,增长12.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77元,增长10.47%;农村恩格尔系数46.3%,下降1.2个百分点。社会职工平均工资15282元,增长11.6%,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513元,增长12.4%。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年末城市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0.08平方米,增加0.69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5.88平方米,增加3.28平方米。 就业局势稳定,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20.85万人,增长1.3%。全年通过各种渠道共安排失业人员实现就业0.19万人,组织0.32万人次失业人员参加就业培训,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0.69万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下降0.1个百分点。2005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5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47万人,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为0.43万人,增长3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