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安化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2005年全县城乡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200余次,观众达20余万人次,并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7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召开了全县文学艺术界第一次代表大会,省、市文联主席、副主席出席了会议。同时在文化领域加大了打击力度,全年对全县138家网吧进行了两次以上的检查,查处了36家违规经营网吧,取缔了6家黑网吧,停业整顿3家。 广播电视日益繁荣。安化县通有线电视的村已达305个,入户数发展到53000多户,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整合了城区网络,2005年将东坪、梅城、马路三个镇列为重点,投入网络建设资金50多万元,新架光缆22公里,新增光接点18个,同时加快了县乡联网、乡镇与管区、与企业的联网步伐,改造村级网络26个。到年底为止,全县23个乡镇,已实现县乡联网的14个,占60%。 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加快。省市县“实事工程”全面完成,长塘、新桥、东山、江南、南金5个卫生院的重点建设项目全部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设工程峻工,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住院大楼)建设正式动工。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地方病防治和医药市场整顿得到加强,医疗保健进一步扩展。到年未全县拥有医院29所,疾病控制中心1所,卫生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医院1家,卫生监督所1家,村级(个体)诊所1098家,其中村卫生室1031家,个体67家。全县卫生技术人员2528人,其中正高级医生5人,副高51人,中级694人,医院床位数1399张。 体育工作取得新的成就。安化县羽毛球运动学校免检成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并在年底被评为优秀后备人才基地,在全省羽毛球、举重比赛中获8项第一,3项第二,5项第三,并获团体总分第一,南区体育公园羽毛球馆建设已完成立项、可研、初步设计工作。 九、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据1%人口抽样调查:2005年未,安化县27.34万户,总人口96.7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87.31万人,男性50.3万人,城镇人口14.55万人,城市化水平15.0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5.47人;人口出生率为14.62‰,死亡率9.19‰,人口自然增长率5.43‰。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550元,增长9.4%;据贫困监测住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1680元,增长12.9%,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7368万元,人平12137元,分别增长4.4%、6.7%;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634万元,人平12675元,分别增长25%、-1.2%。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安化县通过征缴、基金支出、财政补贴等方式共筹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资金12420.92万元,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17人,参保人数达16517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人数达16335人;新增失业保险人数1305人,参保人数20540人,社保基金规范动作率和安全完整率均为100%。全县低保人数为15936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969.65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