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安化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益阳市安化县统计局

2005年,安化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年来,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工业经济明显增强,财政税收大幅增长,招商引资效果显著,城乡居民生活大大改善,社会大局平安和谐,不仅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而且使“十五”规划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一、综合

经济总量:增速加快,结构缓变。今年安化县四个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3%、10.5%、10.6%和10.2%,国民经济呈现加速发展之势,据初步测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7.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其中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94亿元,增长6.5%;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3.39亿元,增长13.5%;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67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比为34.1:35.2:30.7,一产业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7.5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5.9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22.2%、39.4%和38.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4351元。

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渠道不断拓宽。据劳动和保障局统计,全年就业和再就业培训人数达15448人,年内创办6个社区就业实体,新安置社区下岗失业人员667人,城镇新增就业4831人,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4155人。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适度回升。安化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0%;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2.1%;通信服务价格指数99.2%;农产品价格指数为99.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6.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3.6%;房地产价格指数为106.1%;土地交易价格指数103%;建安工程投资价格指数104.3%。

二十六件实事:上下努力,圆满完成。今年在省市为民办18件实事中涉及我县有12件23项,其中省为民办实事的7件16项,市为民办实事的5件7项。目前所有工作已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并接受了省、市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评估结果表明,安化县省8件实事和市10件实事落实完成好,23项指标中有13项指标超额完成,其中建成通村公路224.29公里,为完成目标任务的233.6%,国企改革完成21家,为目标任务的210%。县为民办8件实事也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和谐发展。一年来,安化县各级各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保持了社会大局的稳定。公安部门开展了“大接访”活动和“命案必破”、打击盗抢、禁赌、禁毒等专项行动,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依法治县稳步推进,“四五”普法圆满完成。及时开展了纠纷排查和调处,做好了安置帮教工作,法律援助、服务工作取得实效。安全生产监督网络初步建立,开展了安全隐患大排查和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颁证工作。信访工作得到加强,《信访条例》得到贯彻实施,接访工作逐步规范。

但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强,科技含量不足;农民增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工商企业整体势力不强,缺乏支柱产业;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经济发展合力受到制约。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5年安化县完成农业总产值203380万元,增长6.7%。其中,农业产值80245万元,增长3.2%;林业产值26463万元,增长10.4%;牧业产值84008万元,增长8.47%;渔业产值10379万元,增长10.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85万元,增长15.2%。畜牧业增长加快,全年出栏牲猪64万头,增长8.5%。草食动物饲养进一步发展,全年出栏牛10万头,出栏羊38.7万只,分别增长6.4%、10.9%。水产养殖快速发展,水产品产量14149吨,增长7.6%。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100公顷;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完成28座小型水库的达标处理,及时有效地开展了防汛抗旱;农业机械总动力339474千瓦,增长6.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572吨,增长1.8%;农村用电量2371万千瓦小时,增长3.8%。林业在“植”“伐”循环中不断壮大。当年造林面积9.08千公顷,采伐木材17.2万立方米,竹材826万根,森林覆盖率达74.2%。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今年安化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3.62千公顷,其中早稻2.3千顷,中稻19.69千公公顷,晚稻2.32千公顷,经济作物实现总产值3.3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多万元。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推广,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7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3万亩。养殖业产业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重大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据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统计,安化县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696820万元,增长13.1%。

扶贫、工赈、移民开发取得新成就。扶贫开发向纵深推进,全年投入扶贫资金4692多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851万元,信贷扶贫资金2900万元,部门投入941万元,完成了90个贫困村的扶贫扫尾,启动了53个村新一轮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完成了2所乡镇卫生院扶持,培训21000多人次。通过扶贫开发,全县共减少贫困人口10544人,特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0元。以工代赈取得明显成效,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移民工作扎实开展,投入移民资金2132万元。

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得到巩固,乡镇机构改革进展顺利。全年向农民发放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1086万元,农民人平受益12元;乡镇机构由原来的30个乡(镇、试验区)调整为23个乡(镇),领导职位数有效精减。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2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4%和1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3.32亿元、增长28.2%,完成增加值4.32亿元、增长11.4%,今年安化县规模工业发展体现出了三个突出特点,一是进入规模工业笼子的企业增多。在去年70家规模以上企业的基础上,年内净增加11家,目前安化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到81家。二是产销衔接好。全年规模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3.32亿元,产销率达到100%,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三是非国有企业贡献大。全年非国有企业完成工业产值7.48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56%。

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一是矿产业通过技改和资产重组,效益大幅度增长。如湘安钨业入库税金达1563万元,一跃成为我县工业企业的纳税大户。渣滓溪锑矿稳步发展,完成税金1266万元,实现利润1100万元。二是推进工业生产基地建设,来料加工进一步提升,产业聚集发展效应进一步显现。如高明循环经济工业区新引进企业6家,工业区企业达28家,创税金817万元,增长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