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安化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4 益阳市安化县统计局

四、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年内完成旅客运输量406.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989.4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4%、3.7%;货物运输量12.9万吨,货物周转量8727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0%、4.2%。民用汽车拥有量2656辆。

邮政电信快速发展,全年电信投资3000万元,完成通讯工程65个,市话扩容1.35万门。新开通26个村的程控电话,全县开通程控电话村已达963个,电话通讯覆盖率达85%。新建移动通讯基站18个,新增用户1万余户。

五、商贸、旅游业

2001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启动消费政策已经显效,消费市场继续呈稳中上升的势态。年内消费品零售总额115764万元,比上年增长8.8%。分城乡看,仍呈城市高农村低趋势。县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49316万元,同比增长11.2%,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66448万元,增长7.2%,低全县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91165万元,增长9.1%;餐饮业9886万元,增长8.3%;其它14713万元,增长8.0%。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共签订引资合同53个,合同引资2.3亿,实际到位资金7653万元。其中签订外资合同2个,合同引资额547万美元,实际到位82.5美元。县煤冶局引进湖北荆铁矿业有限公司1600万元,组建了鑫丰公司黄金冶炼厂;江南镇引进北京维通利机电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成立了富源牧业有限公司。联合国妇女参与发展项目第二期信贷资金39.5万元和日本国无偿援助粮食增产项目的物资和资金80万元都已到位。

旅游开发势头良好。年内新建景点110多处,完善配套设施200多处,马路溶洞、红岩水库、六步溪自然保护区等八大景观接纳能力逐渐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年内各景点共接待旅游团体280个,旅客25万人次,安化已被定为益阳市周末黄金旅游线。

六、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税工作稳中求进,财政收支基本平衡。面对严峻的财政形势,财税部门立足县情,强化责任,通过完善第三轮乡镇财政包干体制,实施综合预算管理,推行政府采购,强化罚缴分离,规范行政单位收费行为,压缩非工资性支出等措施,基本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273万元,比上年增长4.9%,财政支出21450万元,增长23.3%。

金融运行基本平衡,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增强。今年各项存款大幅度增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31529万元,比年初增长18.4%。特别是储蓄存款增长迅猛,年末余额189208万元,占各项存款余额的81.7%,比年初增长21.1%。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明显增加,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信贷重点得到保证,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16878万元,比年初增长16.3%。由于新放贷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信贷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经营效益得到根本好转,今年实现金融系统扭亏为盈,年底实现当年盈利12万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728.8万元,同比增长20.0%。其中财险936.1万元,增长46.2%;寿险2792.7万元,增长13.2%。全年赔付754.4万元;增长45.3%。其中财险490.1万元,增长63.3%;寿险264.3万元,增长20.6%。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1年,我县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年内实施科研项目20项,推广科技成果20项。申请专利25件,实施专利8件。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7家。我县顺利通过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的复查验收。

教育改革继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年末普通中学60所,在校学生58795人;小学342所,在校学生87810人。今年全县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加大控流保学力度,全县小学入学率99.5%,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率97.16%,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36%、2.89%内。继续深化“三制改革”,大力调整学校布局。今年共精简学区机构23个,撤并学校231所,分流减员337人,今年高考再获丰收,共录取大中专学生1317人,创历史最好水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特别突出了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特长培育。

文化影视事业继续发展。我县文化活动精彩纷呈,2001年春节文艺晚会《走进新世纪》拉开了今年文艺活动的序幕。在揭批“法轮功”的斗争中,大型花鼓戏《魔惑》在县内及益阳5县市演出50余场,获各级领导和观众的高度评价和赞誉;代表益阳市参加全省“走向法治”文化调演的表演唱《邻里情》获二等奖;花鼓戏《姐妹情深》获全省烟草系统文艺调演一等奖。今年我县积极组织文艺轻骑队到贫困边远山村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电影公司放映科技扶贫电影189场,中小学“爱教”电影5652场。广播电视工作取得新成就,各乡镇98%以上的村开通了广播电视,电视人口覆盖率84.8%;广播人口覆盖率78.43%。

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顺利实施。全县医院34个,卫生技术人员211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4人,主治医师518人。今年我县对1202家医疗机构实行了分类管理,界定了1125家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77家为营利性医疗机构,有力地推进了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其次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转换医疗服务模式。随着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全县医疗护理质量全面提高,整体护理工作全面启动。转换服务模式,组织“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队”开展“送卫生下乡”活动。爱卫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部署了春秋两季灭鼠工作,农村改水改厕成效显著。新增自来水改水工程15处,新增受益人口3800人,改造卫生厕所1530户。

体育工作取得新成就。一是业余训练成绩显著。县羽毛球学校第10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组织参加全国少儿羽毛球赛获1枚金牌,2枚银牌,3枚桐牌。今年我县参加全省羽毛球、武术、摔跤、举重比赛获14金8银11铜的好成绩。二是全民健身有声有色,举办县级和行业系统群众性体育活动13次,参赛人数达15000多人。三是省“九运会”安化赛区场馆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场馆已破土动工。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1年,全县人口951141人,其中男性497523人,非农业人口127623人。本年出生7872人,出生率8.28‰;死亡5207人,死亡率5.48‰。人口自然增长率2.08‰,比上年增长0.17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1757万元,人平工资7632元;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649万元,人平工资60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5元,比上年增加109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元,比上年增加124元。年末储蓄余额189208万元,人平1989元,比上年增加32955万元,人平增加346元。全县人均消费1828元,农村居民消费1500元,城镇居民消费350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