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安化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益阳市安化县统计局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调整结构为主线,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6851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86379万元,增长1.1%;第二产业56238万元,增长10.4%;第三产业74234万元,增长9.6%。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质量不高,区域优势不明显,缺少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农业比较利益低,工业经济效益差,财政负担沉重,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同步增长。2001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34971万元,增长6.0%。其中农业产值66284万元,增长1.2%;林业产值16129万元,增长4.8%;牧业产值46275万元,增长13.8%;渔业产值6284万元,增长4.1%。今年风调雨顺,主要农产品获得较好收成。粮食产量26.47万吨,虽因调减面积减少10.6%,但单产较去年有较大提高;油料31799吨,增长35.8%;烤烟3120吨,增长71.1%;茶叶5300吨,增长6.0%;水果11997吨,增长29.0%;蔬菜119658吨,增长5.0%。全年出栏牲猪51万头,增长4.7%。草食动物饲养进一步发展,出栏牛8.6万头,出栏羊21.2万只,分别增长-2.7%、19.4%。水产养殖稳步增长,水产品产量10401吨,增长7.1%。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主要通过扩大经济作物和优质农产品的比重,增加优质稻、烤烟套晚稻等种植模式。今年调减早籼稻面积、增加中稻面积、稻田扩种优质高效经济作物15万亩。油菜、玉米、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其中烤烟种植面积新增1.24万亩。林业在搞好退耕还林、长防林工程的同时,重点发展楠竹及高效经济林。全县共完成造林4.6万亩,其中新植楠竹3.7万亩。养殖业方面进一步加大节粮型草食畜和各优鱼的比重,猪、牛、羊、优良品种比重逐年提高,优质水产品进一步发展,美国鮰、俄罗斯鲟等鱼种已引进成功,优质鱼比例达25.1%。

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建玲竹业有限公司、龙塘竹业集团为龙头的竹木产业、以柘溪至五龙山百里牛羊示范带、柘溪库区渔业开发带、木子牲猪家畜养殖小区为龙头的养殖产业及传统茶果业和烤烟生产等产业对全县经济的推动和辐射作用日渐加强。农产品市场开拓有新的进展,市场建设进一步发展。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据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统计,全县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527212万元,增长27.7%。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31千公顷,增长0.8%;农业机械总动力271534千瓦,增长12.2%。全年共投入资金2200多万元,投工1260万个,完成水利工程9920处,重点抓了病险水库的处险保安、水毁工程及骨干水库的渠道配套建设、县城防洪堤建设等。

扶贫攻坚和库区开发取得新成就。全县94个重点扶贫村依靠各级扶贫工作组的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新的发展。共争取国家财政扶贫和科技扶贫资金6380万元,发放扶贫贷款3599万元。劳务输出持续发展,全到劳务输出17万人,劳务收入4亿多元。库区开发在全省率先推行无地少地移民重新安置试点,同时通过交通、通讯、水利等项目的实施,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开始好转。

农民增收减负见实效。年内全县乡村统筹提留较上年减少292万元,同比降低1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元,增长10.3%。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发展。全县工业总产值130820万元,增长13.8%。工业增加值45846万元,增长10.8%。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总产值52675万元,增长7.23%。其中国有企业28998万元,减少12.4%;集体企业14902万元,增长51.6%;销售产值51961万元,产品销售年率99.30%,比上年增7.8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扭亏增盈已见成效。县属46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76.14%,比上年提高17.13个百分点;实现税金1992万元,增长31.75%。扭亏增盈成效显著,连续5年亏损状况得以扭转,盈亏相抵,实现利润686万元,较上年的164万元亏损减亏增盈850万元。今年亏损企业家数由去年的17家减少到11家,亏损企业亏损额674万元,比去年减少亏损360万元。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中,原煤30万吨,增长14.1%;精锑2548吨,减少2.4%;精钨1018吨,增长26.3%;食用植物油400吨,增长100.0%;人造板3581立方米,增长11.5%;饲料255吨,减少46.1%;水泥21.22万吨,增长31.3%;黄金14千克,减少81.3%;精制茶1579吨,减少41.4%。

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批企业已顺利实施新一轮租赁经营,部分停产企业重新恢复了生产。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大经营体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加强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积极推进企业技改挖潜。

建筑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全县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4939万元,增长28.5%;竣工产值11498万元,增长22.6%。房屋施工面积139771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65688平方米。竣工面积37498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3476平方米。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0321万元,增长9.0%。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20万元,增长10.5%。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7488万元,增长7.7%;集体单位完成3930万元,减少36.9%;私营个体完成23402万元,增长11.6%。在国有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3030万元,增长37.5%;更新改造投资1928万元,减少56.3%;房地产开发430万元,减少65.6%;其它投资2100万元,增加90.4%。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交通、城乡电网改造、通讯设施、水利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库区建设等,各主要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国家下达我县360万元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已经完成;投资5000万元的资江大桥已竣工通车;怀桃公路小敷段路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700万元;省道1816线、沧新线砂改油工程全面完工;大通线、柘探线路面硬化工程相继开工。电力部门加大投入进行两网改造,县城城网改造已全面铺开,农网改造已投资4000万元,完成了220个村的网改。城镇建设注重城镇扩容提质,着重抓了县城和梅城的改造扩容,加强了各建制镇的旧城改造。全县市政基础建设投入3000万元,城乡住宅建设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