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桃江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益阳市桃江县统计局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着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致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县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提高,经济活力不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加速健康发展。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587783万元,同比增长15.0%,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695万元,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98817万元,同比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236271万元,同比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为26.0:33.8:40.2,与2006年相比,一产业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12.3%、47.0%和40.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8、7.1、6.1个百分点。2007年非农产业增加值增长17.9%,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74.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837元,比上年增加1399元。

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2007年,桃江工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全县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76331万元,同比增长27.0%,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3%,拉动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6.51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22%。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产值24332万元。2007年全县依托资源优势,把握区域特色,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共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逐步形成了优质稻、竹木、生猪、蔬菜、茶叶、葛和小水果等九大农业产业基地,茶叶、越瓜、葛粉、修山面等20个农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产品。现代林业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明确了培育竹资源、做强竹产业、弘扬竹文化三个重点,益阳市确立了我县桃花江竹工业示范园、安宁林场毛竹丰产林示范点和桃花江林场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3个市级国家现代化林业建设示范点,我县相应确立了3个县级示范点,通过办点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县现代林业建设。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全年投入城镇建设资金9000万元,其中县城6380万元,建制镇2620万元。2006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30.65%。

和谐社会稳步推进。2007年县委、县政府切实落实8件实事,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县新增城镇就业6338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16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308人,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3529人;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16975人;“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率100%,免除学生杂费1770万元,免收贫困生课本费248.8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75万元;农村低保资金和城镇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免费培训农民8739人;计生奖扶政策100%落实到位。按照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年”活动的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面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联动”工作,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全县政法机关围绕平安创建活动,突出重点整治,着力治安防控,强化基层基础,切实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水平,社会大局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增长活力不够强;工业化水平较低,产业升级难度大,完成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困难较多;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8558万元,同比增长6.9%。其中农业产值109636万元,同比增长7.3%,林业产值33000万元,同比增长5.0%,牧业产值115480万元,同比增长6.9%,渔业产值5392万元,同比增长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050万元,同比增长16.5%。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6.5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8千公顷,粮食总产量332090吨,比上年增加7295吨,其中稻谷产量309821吨,比上年增加6626吨,水稻亩产达404.76公斤,比上年增加2.76公斤。肉类总产量61725吨,同比增长6.5 %,全年出栏猪82.05万头,同比增长6.7%,出栏牛1.72万头,同比增长6.2%,出栏羊5.78万只,同比增长1.0%,出笼家禽420万羽,同比增长10.5%,禽蛋产量9500吨,同比增长11.8%,水产品产量6500吨,同比增长17.8%。全年春季造林21800亩,其中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2000亩。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87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90.3万亩,活立木总蓄积达367万立方米,立竹总量达1.66亿株,森林覆盖率达56.98%。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7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办点、连片、带面”的总体思路,我县全面启动和实施了“1(片)+15(村)”的新农村示范工程,加速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共完成了15条15.5公里的村级公路硬化,维修改造骨干山塘17口,新增变压器台区3个,新建万村千乡小型连锁门店5个,首期投入300万元的农业开发项目已入片进行开发。1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年共完成达标路基30.4公里,硬化公路5.76公里,全面实施“三清五改”工程,新建沼气池218个,建垃圾池50个,实施改水改厕工程1024户,安装路灯982盏,安装有线电视765户,15个村实现村村通广播工程,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支柱产业6个。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500万元,投工676万个,移动土石方676万立方,对36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135口山塘进行了扩容加固,400公里干支渠进行清洗,并且防渗衬砌90公里,新建、更新改造电灌机埠40多处,防洪大堤进行了加高培厚。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93966千瓦,同比增长12.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76331万元,同比增长27.0%。10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0655万元,同比增长4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全年每月增速均达30%以上。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7810万元,同比下降15.8%,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7128万元,同比增长53.2%,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2861万元,同比增长33.1%,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76825万元,同比增长59.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3312万元,同比增长62.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22719万元,同比增长5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生产竹木胶板491308立方米,同比增长91.7%,水泥343.35万吨,同比增长16.8%,成品钢材151565吨,同比增长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