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桃江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4 益阳市桃江县统计局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2亿元,实现利润0.16亿元,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4.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3.17万平方米。工程合格率为100%。

四、商业、外经、外贸、旅游

消费品市场活跃,城乡贸易稳步上升。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750万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零售额8083万元,限额以下单位完成9466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7%、6.0%,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67303万元,餐饮业完成9524万元,其他行业完成25923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4%、16.8%、1.9%。

招商引资取得可喜成绩。全年签订外商投资合同4个,实际到位外资79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3%,签订内联项目合同10个,实际到位内资10450万元,比上年增长53.7%。招商引资项目中,桃花江酒厂仅几个月打出了“桃花江美人窝酒”新品牌;月飞职业学校仅半年时间的施工和筹备于九月份如期开学;力威制药厂产权整体出让给香港信威(国际)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后,将继续扩建生产线。

旅游业发展加快。随着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及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会议接待于一体的三星级服务企业??桃花江竹海大酒店与竹博物馆的相继开业,已初步形成以休闲渡假为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格局。全年接待游客25.3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197万元,比上年增长9.9%,仅洪山竹海和竹乡农家就接待游客14.06万人次。

五、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中有增,收入质量提高。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1091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241万元,增长1.4%。上划增值税2850万元,增长2.7%,税收入库7290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5.7%,比上年增长1.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15964万元,增长35.9%。

金融业运行质量提高,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力度增大。金融部门积极开展信贷营销,努力构筑银企双向选择平台,充分发挥银行信贷杠杆作用,有效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8.1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5.8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3%、20.3%,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11.34亿元,增长0.7%。全年累计投放贷款5.2亿元,有效地支持了地方教育、企业、农村种养业的发展,满足了部分城乡居民住房等消费贷款需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6.38亿元,现金支出5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1.7%、19.1%。

保险事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保险系统保费收入3149万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819万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330万元。支付各类赔款754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494万元,人寿险赔付260万元。

六、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加快。继续发展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把农业科技项目放在首位,引导全县产业结构调整是全县科技工作的重点。全年上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9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12个,市级1个,落实国家级项目6个,省级项目1个,市级项目1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各类科技成果24项,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专利申请23项,特别是在楠竹加工方面,从楠竹坯篾至加工成竹帘机械方面的坯篾破篾机、分层破篾机和竹帘自动编织机专利项目的实施,解决了手工破坯篾、机械分层破篾厚薄不均匀及手工编织竹帘的难题,推进了竹产业的发展。

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教育工作在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1年,全县拥有普通中学61所,在校学生58264人,普通小学331所,在校学生69489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1459人。通过开展“万名教师劝学”活动和对特困生采取“缓、减、免、捐、助”等办法,初中学生辍学率得到控制。年内初中辍学率降到2.2%,比去年下降2.2个百分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小学直升率为99.4%,初中毕业率为97%。培养合格高中毕业生2299名,向各类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1400名。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0%。全县有小学专任教师3897名,中学专任教师3424名,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达96.9%,中学专任教师合格率达87.0%。全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投资327.9万元改造学校危房33栋,总面积达11400平方米,投资390万元新建各类教育用房6400平方米。社会办学健康发展,全县10所社办学校投入3000万元建设教学用房和购置教学设施设备,并有6所建起了自己永久性的教学场地。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拥有群众文化馆1个,文化站24个,公共图书馆1个,各类藏书10.04万册,档案馆2个,馆藏案卷4.29万卷,电影放映单位2个,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3.2%,电视人口覆盖率95.9%,有线电视入户2.34万户,群众性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疾病防疫工作加强。2001年,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7个,其中各类医院31个,卫生技术人员2764人,病床1238张,全县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4人,每千人拥有病床1.5张。卫生防疫工作实施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监测制,全年接种乙脑疫苗5.6万人次,乙肝疫苗3.4万人次,流行性出血热疫苗300人份。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达92%,卡介苗接种率达97.06%,脊灰疫苗接种率为98.05%,百白破三联制剂接种率为97.80%,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7.83%。妇幼保健工作基本形成保健网络;县级建立妇幼保健技术指导中心,各乡镇配备妇幼专干,全县24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住院分娩业务,773个行政村配备了经过专业训练的妇幼保健员。全年共培训各类保健人员780余人,成为孕产妇管理、婴幼儿生长发育、体格检查的规范管理人员。全县婴儿死亡率控制在7.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8.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9.8/10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72.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1.2%,医疗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地整治,共取缔97家无证医疗点。食品市场重点抓了米粉、冷饮、槟榔、白糖等市场的整治。农村改水改厕稳步发展。2001年,启动集中式供水工程4处,竣工两处,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0.395万人,新改厕1.02万座,其中无害化厕所800座。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覆盖率为98.1%,农村卫生厕所人口覆盖率为72%。

体育工作取得辉煌成绩。我县运动员在参加省以上各项比赛中,共获金牌7枚、银牌10枚、铜牌7枚。其中,获得世界举重锦标赛58kg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银牌3枚,创造了桃江首次参加世界杯比赛并获得奖牌的辉煌成绩。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较高水平。县体育馆的建成将为省“九运会”在我县的赛事提供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