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桃江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加快桃江经济发展为主题,坚持“一个目标,五个主攻方面”的整体思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稳步推进企业改革,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初步测算,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1.43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17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6.78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构成为39.6∶28.8∶31.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4个百分点。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1年,全县农村经济以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民增收为重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渔业同步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6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8.40亿元,增长1.5%,林业产值1.09亿元,增长20.8%,牧业产值3.76亿元,增长6.9%,渔业产值0.21亿元,增长1.5%。 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6.27万亩,比上年下降6.7%,其中粮食作物82.8万亩,比上年调减12万亩,粮食总产30.2万吨,比去年减3.5万吨。优质高效的农作物发展加快,各种优质果园、蔬菜基地迅速发展,庄园式农业初现端倪。全县新增果园2000亩,蔬菜基地面积达1.2万亩,形成了桃灰、桃益线的优质商品粮产区,桃马、江北线的优质茶叶、水果产区,牛潭河、花果山、浮邱山等近郊乡镇的商品蔬菜区,松木塘、高桥等山区乡镇的饲料和工业用旱粮产区。 林业生产强化以营林为基础,着力开发竹产业,开创了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建设同步发展的新局面。全县共造林25028亩,四旁植树200万株,林地面积达175.5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沂溪流域新植楠竹1000亩,板栗300亩,南抗杨120亩,杉木300亩,全县共完成竹林低改21027亩,采伐木材6.89万立方米,采伐竹材623万根,竹木加工向高、精、深方向发展,年末拥有32家竹胶板企业,生产线达35条,竹胶板产量达72942立方米。竹胶板集团公司的成立,为全县竹胶板生产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养殖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全县生猪饲养量88.3万头,其中出栏48.8万头,存栏39.5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0%、12.2%和7.3%。存栏猪中能繁母猪3.17万头,同比增长8.6%。其中瘦肉型猪饲养量达12.3万头,增长55.7%,发展瘦肉型母猪1万头,占全县母猪存量的31.5%,增长3倍。牛饲养量4.44万头,其中出售屠宰0.62万头,存栏3.82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12.7%和8.5%。其中饲养奶牛20头,产牛奶31吨,增长3.3%。羊饲养量7.5万只,其中出栏2.43万只,分别比去年增长4.6%、8%。家禽饲养量521.2万羽,其中出笼247.7万羽,分别比去年增长3.9%、7%。蛋品产量5610吨,增长3.1%。水产品产量3650吨,增长4.3%。休闲渔业发展加快,全县新增休闲渔业点40个,新增水面300亩。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县水利建设共投放资金4253万元,铺开大小水利工程4050处,完成2390处,完成土石方560万方,投入劳力12万人,完成工日495万个,新建电力排灌机埠8处、263KW,加固堤防4.89公里,水库除险15座,疏竣干支渠310条、800多公里。疏竣河道750米,新建电灌2处7台38KW,可灌耕地3000亩,电排一处3台225KW,可排涝1000亩,全县现有水库210座、容量1.93亿立方米,塘坝1.31万处容量0.5亿立方米,堤防长度42公里,农业机械总动力47.09万千瓦。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全县民间投资企业2.05亿元,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由原来的工、商、运、建、服拓展到教育、旅游、城镇建设、房地产开发和中型企业发展等各新领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建材、竹木加工、矿冶、食品、旅游等五大支柱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据乡镇企业局初步统计,全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5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乡镇企业增加值16.35亿元,增长10.24%。 二、工交、运输、邮电 工业企业运行质量提高,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年内有新兴管件有限责任公司和板溪锑矿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全县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部工业中县属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遵守市场运作规则,实现了企业产权的多元化。2001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67家,其中:中央、省、市、其他属企业8家,县属企业59家。67家企业中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19家,其中1000—2000万元的有12家,产值2000—3000万元的有3家,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有4家。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销售产值5.86亿元,其中县属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78亿元,分别增长18.9%、22.3%。县属规模工业产销率达100.8%,比上年增长3.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利税率9.7%,比上年增长9.1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7.6%,增长7.2个百分点。县属规模企业中盈利企业20家,盈利880万元,比上年增长274.5%。亏损企业21家,亏损总额894万元,比上年减亏1474万元,盈亏相抵利润总额-14万元,减亏2119万元。县属规模企业经济效益指数81.43%,比上年增长8.72个百分点。规模以下的非公有制工业快速发展。一批以农副产品为原料且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如灰山港葛食品有限公司、牛魔王食品有限公司、金灵防火材料厂等发展势头良好,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步推进,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3589万元,怀桃公路小马线已完成总投资2554万元,占工程总量的44%。资江大桥正式奠基。全县完成路面大中修改造、硬化54.9公里。年末拥有机动车11850辆,其中民用汽车3391辆,分别比上年增长5.8%和6.5%。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增强。全县邮电业务收入7445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年末拥有邮电局所23个,全年报纸累计发行490万份,杂志累计发行17.3万份。24个乡镇773个行政村全部开通程控电话,本地电话用户82046户,其中公用电话5808户,BP机用户20309户,移动用户22766户,网络用户8040户。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县国有投资与民间投资同步发展。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6亿元,比上年增长30.96%。其中国有单位投资2.11亿元,民间投资3.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9%、30.99%。占总投资的34.8%的国有单位投资重点改善电力、电信、邮政、道路交通、粮食仓储、教育、卫生及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优化了硬环境。占总投资额的65.2%的民间投资中企业投资2.05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增长144%,住房等非生产性投资1.9亿元,比上年下降12.7%,民间投资大举向企业投资转移,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县城桃花江广场、体育馆竣工投入使用,提高了城区品位。万鑫水泥有限公司30万吨水泥立窑生产线续建投产,即解决了多年来拖而未决的“胡子工程”问题,又创建了我县第一家由本乡本土农民承办的民营中型企业,增强了我县水泥行业的整体实力。怀桃公路、农村电网改造完成进度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