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南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455万元,增长42.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7720万元,增长72.4%;非农固定资产投资42735万元,增长5.7%;房地产开发投资2400万元,增长2%。其中重点工程项目4个,增长50%;投资13350万元,增长31.29%。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479万元,占4.2%;第二产业投资67053万元,占51.4%;第三产业投资57923万元,占44.4%。 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7230万元。年内商品房竣工面积10.9万平方米,增长30%。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0.48万平方米,增长40%;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7万平方米,增长35%;商品房空置面积3.2万平方米。 五、贸易经济 贸易繁荣、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4050万元,比上年增长6.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2999万元,增长11%。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095万元,增长20.6%。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29081万元,增长15%;零售业零售额214014万元,增长1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9103万元,增长22%。 招商引资取得新的成效。全县引进内联引资项目85个,合同引进资金15.7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34亿元…… 全县国内旅游9.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0.6亿元。其中旅港澳台3人次,过县旅游者8.9万人次。全年出境人数1600人次,其中因私出境人1280人次。 六,交通、邮电 交通邮电事业兴旺发达。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38092万元,比上年增长4.4%。 交通运输稳定增长。年末,全县公路线路总里程308公里;汽车客运站4个;营运客车214辆,营运货车1011辆。全年完成全社会货物运输周转量5.4亿吨公里,增长8.1%;旅客运输周转量2.7亿人公里,增长2.1%。 邮电通讯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667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552万元,增长20.3%;电信业务总量7115万元,增长9.9%。本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0.08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4万户,增长0.9%。本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0.6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19万户,增长6.0%。全县电话普及率为31部/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20412户,增长33.0%。 七、金融、保险 金融运行总体健康平稳。金融保险业增加值4916万元,增长13.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7975万元,增长28%。各项贷款余额185495万元,增长12.8%。 保险业健康发展。2008年共完成保费收入9567万元,增长55.4%。其中人寿保险收入7254万元,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收入178万元,财产保险收入2135万元。赔付额1232万元,增长5.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有新的发展。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3个。实现利税总额2000万元;实现增加值1000万元;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800万元;其中安排科技三项经费89万元。全县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2万人,全县申请专利28项。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年末有学校164所,其中高中5所,职中4所,208个班;初级中学24所,564个班;小学131所,1942个班。在校学生147033人,其中高(职)中生15015人,初中生54545人,小学生77473人。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人数111993人。有教职工6243人,其中公务员22人,高级职称274人,中级职称3479人,初级职称1929人,未评职称的539人。小学招生14854人,毕业12027人。初中招生12072人,毕业11731人。高中招生4521人,毕业4686人。特殊学校在校365人,招生2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588人。2008年参加高考人数6372人,本科以上上线人数614人。 九、文化、广播、体育、卫生、环境保护 2008年末有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77000册,纪念馆1个;剧场、影剧院2个;乡镇文化站12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10个,农村放映队12个,放映电影5655场次。 全县现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个,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和无线数字电视用户385个村,5.6万户,比上年增长11%。有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7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全县现有公共体育场所1个,各种健身训练房6个,全县全面健身运动参加人数12万人次,增长5%。全年共开展群众体育活动22次,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参与人数3.8万人。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额150万元。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共拥有床位1399张。其中乡镇卫生院12个,拥有床位748张。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52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572人,注册护士485人。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0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5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726人。全县12个乡镇场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25608人,平均参合率为88.4%,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68.42万人。常住人口62.8万人。年内出生5688人,出生率8.2‰,死亡3274人,死亡率7.0‰,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全县2008年末单位数1199个,单位从业人员27040人,其中女性8313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总报酬45117.8万元,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2968.4万元。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16746元,增长13.9%;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512元,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有新的增长点。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0元,增长16.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6.73%,比上年增长4.7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5337.35元。其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406.06元,比上年增长9%;人均旅游支出43.37元,比上年增长21%;人均购房建房支出568元,比上年增长21.36%;人均食品支出2814.56元,比上年增长14.1%;人均衣着支出605.32元,比上年增长16.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86.45元,增长27.25%,人均住房面积31.4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7%。百户城镇居民年末拥有:摩托车4辆,电话42部,移动电话174部,冰箱76台,彩电108台,组合音响12台,空调14台,热水器78台,洗衣机86部,家用计算机20台。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56元,比上年增长7.9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61.53%,比上年下降4.53%。其中:人均工资收入917.25元,比上年增长6.1%;一产业经营收入992.92元,增长8.36%;二、三产业经营收入17.71元,下降59.88%;各项转移收入266.99元,增长26.5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2.03元,增长7.42%。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120.37元,增长9.95%;其中食品支出1304.74元,增长18.69%;衣着支出66.89元,增长40.9%;居住支出237.1元,下降31.8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73.48夫元,增长44.38%;医疗保健支出107.93元,增长19.2%;交通通信支出97.17元,增长10.52%;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03.31元,增长60.19%;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29.85元,下降13.35%;人均住房价值4175元,人均居住面积23.48平方米。百户农民家庭年末拥有:洗衣机18.33部,冰箱10台,摩托车8.33辆,彩电82.5台,电话42.5部,移动电话50部,热水器8台。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500万元,年末农村脱贫人口17.64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