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沅江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益阳市沅江市统计局

2003年是“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初始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跨越式发展战略,坚持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积极进取,克服“非典”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和社会稳步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4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年初经济发展目标得以实现。其中,第十产业增加值13.0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2.64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14.6亿元,增长10.5%。人均生产总值5538元,增长11.1%。三次产业构成为32.5:31.3:36.2,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平。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完成地方财政支出2.93亿元,增长10.3%。

经济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农民增效慢,就业和再就业压力重,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很宽松,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

二、农    业

农业发展平稳。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l%。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粮食总产量25.61万吨,减少4.67万吨;棉花总产量0.85万吨,增加0.25万吨;油菜籽总产量2.87万吨,增加1.06万吨;麻类总产量4.62万吨,增加0.09万吨;蔬菜总产量11.89万吨,增加0.56万吨;出栏肉猪62.02万头,增加1.9万头;出笼家禽406.9万羽,增加35.6万羽;禽蛋总产量1.1万吨,增加0.05万吨;水产品总产量7.61万吨,增长8.3%。全年完成人工造林6.1万亩,比上年增加2.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6.51%。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结构调整的新突破,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名优特水产品产量均比上年有较大增加,主要农产品优质品率不断提高。2003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27万亩,比上年下调18.37万亩。优质稻优质率92.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中,棉花和油菜籽增长较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2003年我市拥有益阳市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对农村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日益增强。

农村基础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12亿元;上劳动力28万人次;完成劳动工日1495万个;移动土石方1600万立方米;完成水利工程0.19万处;新增农田灌溉面积0.80万亩,新增蓄引提水量28.5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85万亩。收获机械和农用运输机械平稳增长,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0.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03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4%o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3亿元,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总产值9.59亿元,增长22,5%;重工业总产值2.98亿元,增长3,2%o国有工业总产值6.46亿元,增长14%;集体工业总产值2.36亿元,增长9.9%:股份制工业总产值2.24亿元,增长7.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2003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元,增长14.5%。一些重点、优势企业的效益明显,岳纸集团沅江纸业公司、湖南洞庭食品公司、赤山纸厂等企业生产形势较好。岳纸集团沅江纸业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2.64亿元,同比增长2.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1%,龙头优势突出。规模企业产销衔接较好,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9.6%,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全市主要工业品产量中,食品罐头9515吨,增长6.9%;机制纸8万吨,增长9,7%;交流电动机10万千瓦小时,增幅在三成以上。大米、氮肥均有增长,化学农药、纱、电线等产品有所下降。

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年内取得资质等级的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43亿元,比上年增长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2.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7.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良好。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快,基数亦逐渐增大,国有投资,房地产开发、保持了不小增幅。 2003年全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7亿元,比上年增长44.1%。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投资5.28亿元,增长86.5%;集体经济完成投资1.39亿元,增长17.8%;个体经济完成投资3.1亿元,增长11.87%。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37亿元,增长154%;更新改造投资1.57亿元,增长29.5%;房地产开发投资0.33亿元,增长22.8%。

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和城镇建设成效明显。项目工程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岳纸集团沅江纸厂技改工程、教育基础设施投资、工业园、农科园开发力度加大,洞庭湖二期治理、库塘除险加固、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矛口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城区建设面貌一新,西区新城在市治大院整体搬迁的带动下开发步伐加快,市容市貌的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取得较好成绩,全年完成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60万元,净增960万元,增长60%。

五、国内贸易

2003年,我市经受住“非典”的冲击,商品市场交投活跃,商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各种超市连锁店,运用现代营销战略,成效明显。全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晶零售总额12.7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城市零售额7.57亿元,增长9.7%;农村零售额5.13亿元,增长9%,城市增幅比农村快0.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2亿元,增长8.6%;餐饮业1.37亿元,增长17.3%。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2003年,我市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25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3.5亿元,新增1000万元以上的外来投资企业26家,招商引资的力度和效果均前所未有。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业坚持以南洞庭湿地生态旅游区,胭脂湖和赤山岛三个景区为开发中心,2003年,新开辟了胭脂湖—日游,南洞庭一日游和二日游三个旅游专线,市场效益提升。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接待旅游观光者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00万元,增长50.9%。

七、交通和邮电业